今天是張恒山教授在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為期三天的法理學授課正式開始的日子,我們班和研究生很榮幸地得到了聽課的機會。上午張教授主要講了“文明轉型和社會穩定”的問題,下午講了“關于法律規則”的問題。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張教授對文明轉型和文明擴張的見解。張教授引用了美國托馬斯•哈定的文化優勢法則(那些在既定環境中能夠更有效的開發能源資源的文化系統,将對落後賴以生存的環境進行擴張)來給我們解釋“文明也是适者生存”的道理。确實,在文明的擴張中,更強勢的文明往往會通過滲透、侵略等各種方式對相對落後的文明進行沖擊。近代曆史上,能創造更大生産力的商工文明對相對落後的農耕文明的沖擊就是一個文化優勢法則應用的典型例子。這場開始于歐洲大陸的工業浪潮,在幾百年的時間裡,幾乎沖擊了所有以農耕為主要生産方式、相對落後的文明,其中中國就是深受其沖擊的代表之一。 張教授在講到商工文明的八個特點(思維的理性化、價值觀念的人本化、交換方式的市場化、生産方式的工業化、分配方式的普惠化、生活方式的程序化、組織方式的民主化、管理方式的法治化)時,問我們其中哪個是最重要的。我們絕大多數人都說是生産方式的工業化最重要,而張教授卻告訴我們其實最重要的是思維方式的理性化。細想起來,理性化的思維方式确實對生産方式等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文藝複興和宗教革命解放了西方人的思想,促進了理性思維的形成。也正是在這種理性思維方式的促進下,才有了後來西方生産方式的工業化以及交換方式的市場化。從這個理論上講,中國封建時代雖強盛卻沒有形成商工文明的原因就是中國民衆缺乏理性化的思維方式。清末外國對中國的侵略,實質上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思維方式的較量。
其次,在張教授從文明擴張的角度分析了“我國對少數民族特色文明保護做出了那麼大的努力,可少數民族特色文化還在慢慢消失”的原因後,我漸漸明白,其實對少數民族文化破壞最大的并不是中國政府保護力度的不夠,而是來自市場經濟文明的強烈沖擊。為了适應市場經濟這種能創造更多生産力的先進文明,少數民族相對單一、落後的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便在市場經濟的滲透中漸漸退化,甚至消失。這實際上是文明較量的結果,也是無法避免的事情,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力使少數民族特色文化通過藝術化、個性化的轉變來使它适應市場經濟的要求。 最後,在下午張教授對法律規則的講授中,我覺得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他對人兼具“自利心”和“利他心”的分析。正是因為自利心的存在,當人們面對有限的社會資源時,就會産生相互沖突。鑒于此社會便需要一種規則來約束大家的行為,在這個過程中也就漸漸形成了具有強制性的法律規則。但是人“性本善”,每個人的内心都會有憐憫心和愛心。雖然有的人表面上看似很冷酷,好像沒有什麼感情,但是我堅信,這隻是沒有一個合适的觸發因素而已,其實每個人心裡總有一個溫熱的角落,哪怕隻是一點。 在今天一整天的學習中,我确實從張教授那裡學到了許多東西。在接下來的兩天裡,我也會繼續保持熱情,從課堂上汲取一種思想,并在自己獨立思考的輔助下提升自己。
2009級文科實驗班 楊曉璐
2010年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