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宗,男,1966年3月生,四川省通江縣人,法學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曾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吉林大學理論法學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吉林大學法律與經濟全球化/當代中國法治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主任、吉林大學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院長;沈陽師範大學特聘教授;遼甯省高等學校攀登學者(2014);吉林大學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法學理論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
現任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為法理學、法哲學和法律政治學,已出版個人專著(譯著)10部,主編創新型教材《法理學》教科書1部,參編其他著作多部,在《中國社會科學》、《政治學研究》、《法律科學》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
一、學習與進修簡曆
1982年畢業于四川省通江縣平溪中學(初中);
1985年畢業于四川省通江縣中學(高中);
1989年畢業于西南師範大學政治系,獲法學學士學位;
1992年畢業于吉林大學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獲法學碩士學位;
1994年至1997年就讀于中國人民大學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獲法學博士學位;
2003年11月至2004年5月,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LSE)進行專題研究(王寬誠教育基金會資助);
2004年9月至2005年9月,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LSE)做訪問學者(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
二、工作經曆
吉林大學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任助教(1992.7-1994.9);
吉林大學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任講師(1994.9-1998.9);
吉林大學(破格)副教授(1998.9-2000.1);
吉林大學(破格)教授(2000.1-2014.12);
吉林大學法學理論專業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2000-);
吉林大學法學理論專業博士研究生指導教師(2001-);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吉林大學理論法學研究中心副主任(1999.11-2001.5);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吉林大學理論法學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2001.5-2008.12);
國家“985工程”吉林大學“法律與經濟全球化”/“當代中國法治”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主任(2005.7-2015.1);
吉林大學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院長(2008.12-2014.10);
吉林大學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教授(2014.10-2014.12);
遼甯省高等學校攀登學者(沈陽師範大學)(2014);
沈陽師範大學(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特聘教授、沈陽師範大學法律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2015.1-2020.12);
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教授(2020.12-)
三、主要學術與社會兼職
(一)曾任學術與社會兼職
中國法學會常務理事(2009-2015)
教育部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013-2017)
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學風建設委員會委員(2006-2009)
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專家委員會委員(2011-)
文化部文化法制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011-2016)
吉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2009-2015)
吉林省法學會副會長(2008-2015)
吉林省人民政府法律顧問團(首席)法律顧問(2008-2015)
長春市人民政府法律顧問團法律顧問(1999-2015)
中國法學會審判理論研究會理事(2007-2015)
《法制與社會發展》雜志副主編、常務副主編(2006-2015)
《當代法學》雜志主編(2009-2019)
(二)現任學術與社會兼職
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2012-)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學科規劃評審組專家(2015-)
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法學》編委會委員(2014-)
最高人民檢察院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2011-)
四、主要論著
(一)著作
1、《法律與發展研究導論》(專著),吉林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2、《法治的生态環境》(專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2006年重印
3、《美國法律與發展研究運動述評》(專著),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4、《法理學:一般法律科學》(專著型教材),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5、《法理學》(大型創新教材,主編),科學出版社2010年版
6、《新興權利研究》(合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7、《法律之理的遐思》(獨著,論文集),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
8、《法治思語》(随筆集),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
9、《法律思想的律動——當代法學名家講演錄》(第二輯)(主編),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10、《法理學與部門法哲學理論研究》(孫育玮、齊延平、姚建宗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1、《法理問題之初步體認》(姚建宗主編),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2、《現代法理學》(主編鄭成良、副主編姚建宗),吉林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13、《法理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參編),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14、《經濟法原理》(蘇惠祥、邱本主編)(本人參撰),吉林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15、《現代理論法學原理》(呂世倫、公丕祥主編)(本人參撰),安徽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16、《比較法教程》(李放主編)(本人參撰),吉林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
17、《法理學》(張文顯主編)(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教育部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2002年獲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本人參撰),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版、2003年第2版、2007年第3版、2011年第4版、2018年第5版
18、《法理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本人作為“主要成員”參加編寫),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二)譯著
18、《羅爾斯》(與高申春合譯),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9、《比較法的力量與弱點》(與孫世彥合譯),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2年再版
20、《契約的死亡》(與曹士兵、吳巍合譯),中國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三)主要學術論文
1、《中國語境中的法律實踐概念》,《中國社會科學》2014年第6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4年第9期轉載)
2、《法學研究及其思維方式的思想變革》,《中國社會科學》2012年第1期
3、《法治指數設計的思想維度》,《光明日報》2013年4月9日“理論·學術”版
4、《法律的政治邏輯闡釋》,《政治學研究》2010年第2期
5、《信仰:法治的精神意蘊》,《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7年第2期(《檢察日報》1997年4月28日“理論新苑”作“論點摘登”,《新華文摘》1997年第6期存目;《新華文摘》1997年第8期轉載;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法理學·法史學》1997年第6期轉載)
6、《國外政治發展研究述評》,《政治學研究》1999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政治學》2000年第3期轉載)
7、《中國社會主義法理學的理論建構》,《中國法學》1996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出版工作·圖書評介》1996年第4期轉載)
8、《學術自信、學術寬容及其他》,《湘江法律評論》第1卷,湖南出版社1996年版
9、《論法律義務的結構、特征與功能》,《長白論叢》1996年第4期(《新華文摘》1996年第10期存目)
10、《法律行為本體論論綱》,《中央檢察官管理學院學報》1996年第4期
11、《法律效力論綱》,《法商研究》1996年第4期
12、《時代要求的理性選擇:财産權的平等法律保護》,《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6年第3期(增刊)
13、《法律制度構造論》,《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6年第5期(《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1997年第1期轉載)
14、《法的哲學理解》,《長白論叢》1997年第1期
15、《制度、法律與經濟發展:一個初步分析》,《法制現代化與中國經濟發展》(論文集),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16、《論法律移植》,《法制現代化研究》(第三卷),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17、《為法哲學申辯:法哲學研究提綱》,《法律科學》1998年第1期
18、《法哲學批判與批判的法哲學》,《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8年第1期(《新華文摘》1998年第4期存目,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法理學·法史學》1998年第4期轉載)
19、《法律與發展研究:一個待開拓的領域》,《中央檢察官管理學院學報》1998年第2期
20、《轉換維度 拓寬視野——法學研究方法論變革》,《世紀論評》1998年第2期
21、《美國的法律與發展研究》,《法制現代化研究》(第四卷),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22、《中國法理學二十年》,《法制與社會發展》1998年第5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法理學·法史學》1998年第12期轉載)
23、《法律與發展研究的理論傾向》,《南京大學法律評論》1999年春季号(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法理學·法史學》1999年第7期轉載;《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1999年第4期轉載,《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0年第2期轉載)
24、《科學批判與法哲學的發展》,《法學》1999年第6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法理學·法史學》1999年第8期轉載)
25、《如何進行法理學思考》,《湘江法律評論》(第三卷),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6、《法治的人性立場》,《西南政法大學學報》1999年第6期
27、《法治的人生态度》,《現代法學》2000年第1期(《新華文摘》2000年第6期存目)
28、《法治的多重視界》,《法制與社會發展》2000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法理學·法史學》2000年第4期轉載;《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2000年第2期轉載)
29、《生活的場景與法治的向度》,《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0年第1期(《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2000年第3期轉載(卡片);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法理學·法史學》2000年第7期轉載)
30、《法治的人文關懷》,《華東政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學報》2000年第3期
31、《法治與良知》,《河北師範大學學報》2000年第3期(《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2000年第5期轉載;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法理學·法史學》2000年第9期轉載)
32、《法治的審美旨趣與美學意境》,《法學》2000年第7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法理學·法史學》2000年第10期轉載)
33、《法治:符号、儀式及其意義》,《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0年第2期
34、《法治與公共話語》,《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1年第1期(《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2001年第3期轉載;《光明日報》2001年3月13日“論點摘編”摘登)
35、《國家統一司法考試與我國司法官遴選:基本認識與框架設計思路》,《法制與社會發展》2002年第2期
36、《略論我國法學教材建設的個性化改革》,《高教研究與實踐》2002年1期
37、《略論法治建設中的程序優先理念與制度》,《安徽法學法律評論》2003年1期
38、《現實主義的法律權利觀》,《中國書評》(第三輯),廣西大學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39、《權利思維的另一面》,《法制與社會發展》2005年第6期
40、《人權的曆史與哲學基礎》,《清華法治論衡》第三輯,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8月版
41、《權利時代的理論景象》(張文顯、姚建宗),《法制與社會發展》2005年第5期
42、《主題變奏:中國法學在路上》,《法律科學》2007年第4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7年第5期轉載)
43、《法律生活的哲學觀照:法哲學的智慧》,《北方法學》2007年第2期
44、《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法律觀引領法學研究》,《法學論壇》2007年第2期
45、《中國法律哲學的立場和使命》,《河北法學》2007年第1期
46、《法律傳統論綱》,《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8年第5期
47、《新興權利論綱》,《法制與社會發展》2010年第2期
48、《“和諧司法”:美豔背後的八點隐憂》,《檢察日報》2008年4月4日第3版(學術版)
49、《論法律與政治的共生》,《學習與探索》2010年第4期
50、《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理論體系研究》(姚建宗、黃文藝),《法制與社會發展》2012年第2期
51、《司法文化的皮囊與神髓》,《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7月4日第A-07版
52、《法學研究問題意識應是一種自覺意識》,《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1月20日
53、《新時期中國司法改革反思》,《财經》2012年第22期
54、《當代中國的法治教育反思》,《大慶師範學院學報》2011年第4期
5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的價值論》,《遼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2期
56、《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基本原理釋論》(姚建宗、董政),《學習與探索》2013年第6期
57、《中國法學教育的若幹問題與可能出路》,《大慶師範學院學報》2013年第5期
58、《中國法治指數設計的思想維度》(侯學賓、姚建宗),《法律科學》2013年第5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4第3期轉載)年
59、《人民政府的良心與法治政府的道德》(倪懷敏、姚建宗),《社會科學研究》2014年第2期
60、《法治中國建設的一種實踐思路闡釋》,《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4年第5期
61、《加強法治中國的基礎建設》,《吉林日報》2014年11月12日第005版
62、《法治中國的國家工程》,《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年2月13日B02版
63、《當代中國法律移植認識的基調演變》(姚建宗、栾兆星),《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1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5年第2期)
64、《當代中國法學學術評價基準的構造與闡釋》,《中國社會科學評價》2015年第1期(創刊号)
65、《當代中國法律移植的反思和實用主義法律移植觀的興起》(姚建宗、孟融),《甘肅政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學報》2015年第2期
66、《新興權利研究的幾個問題》(姚建宗、方芳),《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3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5年第5期“學術卡片”;《新華文摘》2015年第19期“論點摘編”)
67、《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一種思想樣态》,《學習與探索》2015年第5期
68、《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學風問題的治理之道》,《大慶師範學院學報》2015年第4期
69、Yao Jianzong,The Concept of Legal Practice in the Chinese Context, in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15,Vol.36,No.3,89-105.
(http://dx.doi.org/10.1080/02529203.2015.1062230)
(2015年8月15日出版)
70、《“法理學”課程教學的基本理念與教材分析思路》,載《中國大學教學》2015年第10期
71、《中國“法治大躍進”批判》,載《法律科學》2016年第4期(姚建宗、侯學賓)
72、《法治政黨若幹重大問題初論》,載《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6年第4期(《社會科學文摘》2016年第8期轉載)
73、《用發展新理念引領中國法治》,載《法制與社會發展》2016年第1期
74、《關于中國憲法宣誓“法器”的幾點疑問》,載《光明日報》2016年2月2日第005版
75、《法律文化的基因篩查》,載《中國社會科學報》2016年4月14日第007版
76、《尋覓制度的那顆善良的中國心》,載《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3期
77、《“法治”與“德治”在當代中國的定位與歸位》(姚建宗、金星),載《法治現代化研究》2017年第3期
78、《我國殘疾人受教育權保障立法的若幹問題探讨》(姚建宗、王永恒),載《玉溪師範學院學報》2017年第9期
79、《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法治建設的實踐行動綱領——黨的十九大報告的法學解讀》,載《法制與社會發展》2017年第6期
80、《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法學意涵》,載《法學論壇》2019年第1期
81、《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中國法學——理論進步、形象塑造與發展動因(一)》,載《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4期
82、《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中國法學——理論進步、形象塑造與發展動因(二)》,載《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5期
83、《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中國法學——理論進步、形象塑造與發展動因(三)》,載《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6期
84、《當代中國政治生态的修複、重建與養護——一個法學視角的觀察與思考》,載《遼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1期
85、《當代中國語境中的法治革命》,載《理論探索》2020年第2期
另有學術随筆40餘篇,後來收入正式出版的《法治思語》一書中。
五、主持的主要研究項目
1、2000—2003年,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國家重點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項目基金資助,開展“20世紀中國的權利研究與當代中國法理學的發展”課題研究工作,獲資助20萬元人民币,已經結項(項目主持人之一,與張文顯教授共同主持)。
2、2005年,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國家重點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項目基金資助,開展“新興權利研究”課題的研究工作,獲資助20萬元人民币,已經結項(項目主持人)。
3、2005年,獲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資助,從事“法律思維、法律方法與法律教育”課題研究,獲資助20萬元人民币,已經結項(項目主持人)。
4、2005年,接受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平台“吉林大學法律與經濟全球化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重大課題“法律與經濟全球化問題研究”課題組委托,作為其子項目“法律全球化問題研究”的項目負責人,組織開展科研工作,可支配資金50萬元人民币,已經結項(子課題項目主持人)。
5、2007年,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資助項目“當代中國人權法教學若幹問題研究”,經費1.5萬元人民币,已經結項(項目主持人)。
6、1994—1997年,獲吉林大學笹川良一優秀青年教育基金項目資助,開展“法律與發展研究”課題的研究工作,獲資助經費7千元人民币,已經結項(項目主持人)。
7、1998—2000年,獲吉林大學笹川良一優秀青年教育基金項目資助,開展“中國法治實踐的幾個理論問題研究”課題的研究工作,獲資助經費7千元人民币,已經結項(項目主持人)。
8、1998—2001年,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九五”規劃項目資助,開展“中國法治實踐的生态環境及其相關理論研究”課題的研究工作,獲資助1.5萬元人民币,此項研究已有一批成果發表,已經結項(項目主持人)。
9、2000—2003年,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等學校青年教師基金項目資助,開展“法哲學研究”課題研究工作,獲資助6千美元,此項目已有前期成果發表,已經結束(項目主持人)。
10、2010年,獲得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攻關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理論體系研究”課題(項目主持人),資助經費70萬元人民币,已經結項。
六、獎勵與榮譽
1、2008年12月獲中共中央宣傳部、司法部、教育部、中國法學會等單位頒發的“百名法學家百場講座”最佳宣講獎。
2、2008年12月《法治的生态環境》專著獲第二屆錢端升法學研究成果獎二等獎。
3、2006年入選國家人事部等确定的全國“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4、2006年獲中國法學會第五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稱号。
5、2005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并獲得資助。
6、2005年《法學理論教育創新的研究與實踐》獲教育部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集體成果,主要參與人)。
7、2003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頒發的“第一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國家級教學名師獎”)。
8、2003年獲吉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号。
9、2001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獎勵。
10、2001年《法學理論專業研究生教學改革》獲教育部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集體成果,主要參與人)。
11、2001年《法律與發展研究導論》獲吉林省第5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二等獎。
12、2000年12月7日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校青年教師項目獎勵。
13、1999年獲中國法學會第二屆“傑出中青年法學家”提名獎。
14、1998年《信仰:法治的精神意蘊》獲普通高等學校第二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法學論文二等獎。
15、2013年《法律的政治邏輯闡釋》獲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法學論文三等獎。
16、2014年《法學研究及其思維方式的思想變革》獲吉林省第十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一等獎(吉林省人民政府設)。
17、2014年入選遼甯省高等學校攀登學者。
18、2015年《法學研究及其思維方式的思想變革》獲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法學論文二等獎。
19、2016年《論法律與政治的共生:法律政治學導論》獲第六屆錢端升法學研究成果獎三等獎。
20、2020年《中國語境中的法律實踐概念》獲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法學論文二等獎。
另有吉林大學等頒發的獎勵16項。
七、聯系方式:
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大道58号 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 姚建宗 收
郵政編碼:570228
E-mail:yaojianzo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