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上午九點,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兼副書記、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學會會長王利明教授應我校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邀請,在我校五号教學樓二樓報告廳做了題為“民法典的時代精神”的講座。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全體教師、研究生、本科生參加了講座。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編纂民法典。王利明教授首先明确了民法典制定的必要性。民法典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也是私權的宣言書。民法典可以為國家奠定法治的基礎,它的制定是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體現,最後民法典是法官依法公正裁判的保障。 王利明教授提出,首先民法典的制定應當适應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民法典必須立足于我國的基本國情,對中國所面臨的現實問題作出回應,同時也要積極應對市場經濟發展和改革過程出現的新挑戰。其次,民法典應當體現時代精神,21世紀是走向權利的世紀,是弘揚人格尊嚴和價值的世紀,是尊重保障人權的世紀,因此民法典應當體現人文關懷精神,應該優先尊重人的尊嚴。第三,民法典應當充分反映時代的特征。互聯網是21世紀的重要特征,民法典必須體現這一特征。我國民法典應當強化對人格權的保護,規範網絡交易行為、預防網絡侵權行為的發生和擴散,同時豐富權利公示方法。民法典也必須反映信息時代和大數據時代的特征,應當确認個人信息權,妥當平衡個人信息利用與保護之間的關系。民法典需要适應高科技時代發展的需要,适應知識經濟時代的特點。随着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體胚胎、器官移植、胚胎體外培養的法律問題無不需要民法典給予回應。第四,随着交易規則的國際化和趨同,民法典必須要适應經濟全球化的需要。第五,民法典要反映資源環境逐漸惡化的社會的特征,應當把保護環境、保護生态作為民法的基本原則确定下來。最後,民法典要适應風險社會的特征,構建侵權損害賠償、責任保險、社會救助等多元化的損害分擔機制,強化對受害人的救濟。 接下來,王利明教授談到如何構建民法典的體系。現階段我國民法典編纂工作主要着重于民法總則的編纂,其中遇到兩個主要問題。第一就是人格權是否應當獨立成編。王利明教授認為人格權獨立成編有助于改變傳統民法“重物輕人”的做法,也是我國憲法人格尊嚴條款的落實,同時也回應審判實踐的需要,更是适應網絡環境下的人格利益保護的需要。第二就是如何處理民法和商法的關系。民法總則是私法的基本法,它應當普遍适用于所有平等主體之間的關系,它也可以有效地指導商事特别法,獨立的商法總則會人為造成基本民事制度的分裂。 王利明教授最後提到,時代賦予了我們這代人光榮的使命,我們應當腳踏實地的探索、努力,制定一部具有21世紀時代精神的中國民法典。 講座現場座無虛席、氣氛活躍,王利明教授謙沖深沉的學者風範、深厚的學術造詣和嚴謹的治學态度深深打動了在場的觀衆,全場觀衆不時報以熱烈的掌聲。講座在老師和同學積極踴躍的提問與王利明教授謙遜随和的回答中圓滿落幕。(文圖:王萌)

王教授講課現場
王崇敏副校長緻辭
學生提問
講座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