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8日晚,杭州師範大學法治中國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法律史學會常務理事、執行會長範忠信教授應邀來我院作了題為“法律信仰的危機與矯治”的學術報告。我院研究生以及部分本科生聆聽了本次學術報告。報告會由陳秋雲教授主持。 範忠信教授從法律憑什麼要被信仰、今日中國法律該信仰嗎、現在有法律信仰危機嗎、法律信仰危機原因何在以及如何重建法律信仰五方面對法律信仰問題進行了深刻的論述。 在整個演講過程中,範忠信教授旁征博引,使用了大量的時事事件和事例生動形象地闡述了他的觀點,邏輯性較強,清晰易懂。其中“法律信仰危機原因何在”這一部分的内容尤為具體和精彩。範忠信教授對于我國法律信仰危機原因的概括非常全面和準确,他認為造成我國法律信仰危機的原因主要有:法律适用的劣迹、移植法律悖逆民族傳統、立法過程和内容不民主以及政府對法治的朝秦暮楚态度。法律适用的劣迹表現在我國在貫徹法律的過程中常會出現“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狀況,法院判決中法律意識的減弱以及執法司法者的枉法決定和裁判損害法律的公信力;立法過程和内容的不民主主要體現在人民參與立法的程序不完善,人民的傾向意願如何進入法條以及如何保證法律的内容基本上是人民大衆多數人的共同意願和利益要求這些問題都沒有得到良好的解決;政府對法治的朝秦暮楚态度主要表現在政府在法治與德治之間、法治與黨治之間、法治與人治之間、程序正義與實質正義之間、短期秩序與長期利益之間的搖擺不定。基于對造成我國法律信仰危機原因的精确分析,範忠信教授結合實踐從執法司法真正依法律自身邏輯,讓立法更體現民意和科學、讓人民感覺自己的意見利益在其中,實現法比黨大三方面闡述了要重建法律信仰最關鍵的就是要真正奉行法治主義。 範忠信教授的講演簡潔明确,生動易懂,引發了在場同學的積極思考和讨論。對于同學們的提問,範忠信教授也給予了耐心的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