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期學員學習心得(吳靜)
    2008年07月06日 18:52

難忘法律診所

伴着忙碌和充實,這一學期的法律診所課程已經接近尾聲。我作為這門課程的成員,真的有些舍不得離開這樣的課堂。回顧逝去的日子,我們有太多、太多的不同以往的收獲:老師們引導式的授課方式,理論與實踐在這裡充分結合,同學們圍坐在一起與老師同學互相讨論案例。那份積極向上認真學習的态度比以前任何一門課都要強。在值班室與同學一起值班等待當事人來電、來訪時的那種緊張又興奮的感覺,隻有在這樣别具一格的課堂中才會有。我相信,這門診所教育課是我學習生涯中最難忘、最讓我有學習幹勁的課。

其實關于診所的情況在我大二時就已經從04級學長那裡了解有關診所是怎樣一門課的詳細的介紹。可惜,大三上學期報名時,由于信息渠道的障礙我沒有獲得報名時間的通知。但是幸好,下學期還有診所課程,于是我早早寫下了申請書壓在桌面上,一有通知我就第一個報了名(呵呵)。回首診所招生時,我依然清晰的記得當時的情形。80多個人報了法律診所這門課,同學們都早早的來了。雖然我連午休都沒睡,準備了一個中午,但由于我是第一個面試的人,根本不知道,老師會如何問,所以面試時我緊張的不行。所幸,我還是如願以償的成為第七期法律診所的學員。

我周圍的同學有很多都是上一屆診所的學員,通過他們我更深入的了解診所的工作流程。在這個課堂上,老師是被動的講授,而學生們确實在課堂上發揮着主要作用,換句話說,學生們在課堂要積極主動的帶動老師,老師隻是在課堂上起到消極的指導和在必要時指點一下的功能。這樣一門與衆不同的課程,給我們帶來全所未有的活力和動力,當然也有壓力。同學們通過在診所值班室接到的來電、來訪中遇到的典型案例帶到課堂中,大家一起讨論,一起分析,找出解決的最好方案,老師在适當的給予我們思維和實際辦案時的技巧,使我們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知識運用度。所以我們所能做的就是以最好的狀态來學習,無論課上、還是課下。

我到現在都記得第一節課時的情景,大家很早就到會議室,就為了搶到一個好位置,我們把圓桌圍得是水洩不通,豎起耳朵聽老師講課,生怕漏掉哪個重要部分。

第一節課是葉英萍老師講的,教我們如何接待當事人,以及如何陳述、複述案件及做好接待筆錄。在此之前,我根本沒想到和當事人交流也是需要技巧的,聽了老師的講解,我的大腦中才漸漸有了一點概念:學會引導當事人,在當事人繁瑣混亂的語言裡如何獲得有用信息,自己陳述案件時要條理清晰等等。在以後的課堂中,馮生成律師教我們如何分析案件,告訴我們思維要跳躍,當民事訴訟走不通時就要轉換思維,看看行政訴訟可不可以……可惜的是馮律師的課太少了;李方老師講到了辦案規則和技巧,證據的收集、使用及開庭的具體程序;海南省司法廳處長鄭學海給我們上了一堂律師制度和律師職業道德的課,是我們懂得誠信對于律師是多麼的重要;趙振華老師針對我們的案件告訴我們從何下手分析案件及他長期積累的辦案技巧----案子一定要做細;董萬程老師講述了談判技巧和調解的有關内容,這對我們是很有幫助的,因為我們通過模拟的談判深刻的掌握相應的技巧;張衛老師指導我們英美法的模拟審判,形象的告訴我們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庭審的不同。這些課程中有好多都是我以前從未了解到的,但是我堅信,這次的法律診所的學習為我以後從事法律工作打下了夯實的基礎。

在這學期的診所學習中,我們小組代理了一些案件,我和其中一位組員還有了一次出庭的經驗。這些代理是我深刻的明白到作為律師能幫助别人的高興和無奈:(1)、好多當事人由于法律意識的薄弱,許多有利于他們的證據都無法取到,讓我們想幫助他們都無從下手;(2)、還有一些當事人明顯不信任我們,經常背着我們,做一些自認為有用,實際上使案件更加陷入僵局的事,比如一件明明是房屋确權糾紛,當事人卻自認為是遺産糾紛,一直問為什麼得不到房屋,實際上她自己把案件的性質改變成遺産糾紛,使案件最常的訴訟時效都過了,當然無法勝訴,可惜這位當事人不相信我們,自己給高院寫上訴狀……(3)、辦理一個案件是需要正反思維互相作用的,當一種方法行不通時,你就要考慮另一種思維。

由于我們都是免費幫人代理的,所以大部分當事人都是普通老百姓,他們對我們國家的法律了解的實在太少了,以至于當他們的利益受到損害時他們都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确的應對,以至于許多有利于他們的證據和條件都無法得到利用,我真的感到很遺憾。

診所課程已經接近尾聲,心裡卻總是不想面對事實,真的希望以後還有機會參加類似的課程。在此,再次感謝給我機會進入診所學習的老師們,是你們讓我在大學四年的學習裡有了一次如此刻骨銘心的學習經曆,還要感謝給我幫助的同學們,使我越過苦難一直向前!學習無止境,我将謹遵教誨,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