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期成員學習心得(薄淞尹)
    2014年06月23日 17:54

我的“診所見習”心得

2011級法學2班 薄淞尹20111301310091

“自我診斷”:

1、法律知識瑣碎、散亂、盲點多,知識體系尚未建立。

2、實務操作能力低,經驗匮乏,不知道課本内容在實踐中如何運用。

“診療單位”:

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法律診所

“診療過程”:

大三上學期,我在台灣國立成功大學交換,在體驗台灣地區法律的同時,亦發現我們兩地法學教育中都有一個共同的困惑,就是課本與實戰似乎距離太遠,不知道學生可以通過什麼方式了解課本知識如何運用,而現存的一些方法(例如定期到法院旁聽庭審等)亦顯得力量太單薄了。于是,當朋友告訴我說,我們可以報名參加“法律診所”的時候,我心中着實非常欣喜。因為我知道,這門以實務講解與演練為主要内容的選修課,目的在于讓我們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提前接觸法律實務,學會運用自己的大學所學,當然也進一步明确自己的職業規劃與努力目标。而且它以選修課的形式,讓我們可以較為系統地學習和接觸實戰,是個不可多得的好機會。于是我幾乎是毫不猶豫的就報名了。

回憶起這學期開學之初,我們這一個個惡疾纏身的“病人”興奮的聚集在社科樓六樓的教室中,期待着各位“醫生”的診斷,而各位“醫生”也确實是盡心盡力的為我們醫治百病。

翻開筆記本,看着一行行匆忙地記錄,診所的每一次課,我至今都曆曆在目:如何接受委托、取得當事人的信任,弄清楚我們到底要告誰、訴訟請求是什麼,如何寫訴狀,如何舉證質證,可以利用哪些辯論技巧,如何高效的談判與調解,如何增強自己的法律思維等等一系列辦案知識與技巧,其中也不乏各位老師對我們的道德素質、專業素質和心理素質的重視與栽培。而每一次的外出活動也都滲透着“寓教于樂”的理念,讓我們學并快樂着。

或許是診所的授課使老師覺得更為自由了,所以老師總會暢所欲言,将自己參與過的案件、多年來總結出的辦案技巧經驗以及一些對最近的時事熱點的感受分享給我們,隻為了讓我們能夠少走一些彎路,更快更好的成長、成熟。我們也在時常在私下裡與老師交流,請教各種問題。經常出現的情況就是,某個問題困擾了我們很久,但是老師總能使我們撥開雲霧見月明,在豁然開朗後,我們總會以欽佩的眼神45度角仰望老師,很想為各位老師高調的點個“贊”!

通過這一個學期的學習,我收獲最大的便是思想意識的蛻變。盡管從大一的時候就開始接觸法律這門課程了,但我始終不能将“法律人”的印記刻在自己心上,潛意識裡并沒有覺得自己應該做好一個法律人,依然以二十年來的大衆思維看問題。但是,經過這半年的診所學習,我發現自己已經被法律思維潛移默化的影響了。舉個例子,在以前,我看到一些時事新聞報道後,會不假思索的一邊倒向媒體輿論所引導的那個方向。媒體怎麼說,我就怎麼想。他們報道的内容難免會染上很深的主觀色彩,也就是在報道的過程中已經滲透了自己對問題的主觀判斷。而我也一直在做媒體的忠實追随者,人雲亦雲,一邊倒。但是,關于通過這個“李某某案”,我發現自己有了很大的蛻變。在剛剛接觸到這個報道的時候,我雖然沒有去深入了解這個案子,但是光是從媒體鋪天蓋地的新聞報道中,我就總覺得這種現象不好。因為媒體們為了争上頭版頭條,博人眼球,經常會以誇張的語言來叙述事實,再加之“李某某”是歌唱家李雙江與夢鴿的獨生子,很多人自會帶着一種批判的眼光去看他,而很多像我一樣還沒去了解案情的人會被這種看法先入為主,将“李某某”定格為一個被驕縱壞的強奸犯,那麼可想而知,之後的任何判斷的客觀性都值得質疑。而後,我也一直都在關注這個案子,發現其實有一些疑點還是需要被分析的,比如楊女士的傷情到底是在發生性行為之前造成的,還是發生了之後因為别的事又打的;還有他們在吃飯的時候,她還去了趟衛生間,紮了頭發,完全有機會走但卻沒走,吃完飯李某某回家時又主動追到了車庫。大衆們譴責李某某的辯護律師是情有可原的,畢竟他們是以自己所謂的“道德正義感”來表達自己的看法,但作為一個法律人,第一反應應該是雙方權利的保障,程序的公正,然後才能依據事實發表意見。

我們畢竟讀了三年法學專業,就算是每天在課上睡覺,那耳濡目染的也能被法律所熏陶,所以我們就應該對得起自己這四年的學費,對得起“法律人”這個稱号。不求我們成為輿論的引導者,但至少不能成為盲目的追随者。隻希望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能在一邊倒的輿論中保持清醒的頭腦,用自己區别于大衆的法律思維去想問題,也不要輕易做出判斷,因為畢竟,對于更多的人來說,一個法律人的論斷更具有權威性與影響力。我想,這就是法律專業對我們一生的饋贈。這種獨立思考、尊重人權、重視程序的法律思維不是一種技術,而是一種能力,是時間的積澱。

同時,在診所的值班期間我也學到了一些與當事人打交道的要點。當事人帶着或急忙或焦慮或愁悶的心情來尋求幫助,總希望能把自己所有的事情都講給你聽,各種瑣碎、亂序、主觀情感瞬間向你襲來,但是你卻不能有任何反感的迹象,反而是要邊聽、邊記、邊想、邊說。所以我覺得跟當事人打交道真的要做的三個“會”:一是會聽,就是要聽出他的訴求、困惑是什麼;二是會記,就是要從當事人提供給你的龐大的信息量中篩選出與案件有關的客觀事實,以便為你所用;三是會說,就是要讓當事人感覺到你在認真地聽、認真地想,同時要适當的配合他的情緒并予以确定的回答。雖然我們的法律知識也很不完整,但是由于我們還是比當事人要多懂一些法律,又有着法律診所這個強有力的親友團,所以我們有理由去給無助的當事人增添一些希望,雖然打保票是禁忌,但是讓他對我們抱有希望、給予信任則是很有必要的。

當然,在聽當事人陳述事實時,我們也仍然要以法律思維來聽取信息,畢竟正常人都會把利己的事實講出來,隐瞞、掩蓋對己不利的内容。如果我們一味偏信所聽到的内容,那麼一定會覺得這個案子很簡單,有什麼可争議的呢,但是靜下心來理性思考,邏輯分析後才會發現,原來我們陷入了“偏聽則暗”的誤區。在與當事人打交道這方面,我還學到了一點比較務實的道理,就是“努力不僅要做出,而且更要以當事人看得見的方式作出”。也就是說默默無聞是一種值得表揚的精神,但是結合人性的特點來說,我們的盡心盡力、忙前跑後應該讓當事人知道,讓他明白我們是在真心誠意、盡己所能的幫他解決問題,這樣做不是為了得到他的什麼報酬好處,而是可以加深我們法律診所留給他的良好印象,從長遠來看也會通過他的朋友圈使我們的案源得到拓展。而這些與當事人打交道的經驗技巧就是在以後的日子裡,我們與形形色色的各種社會群體交往的小小資本,也算是為将來鋪路了。

“診療結果”:

情況有所好轉,但是若想根治,必須要靠病人自身的努力,平時要注意知識的積累、思維的鍛煉與培養、經驗閱曆的擴充等等。

“病人”反饋:

最後還是要真心的感謝診所的各位老師,雖然這聽起來好像很官方,但是如果你像我一樣是真的受恩于此,便一定會以最誠摯的感恩之心來說出這一番話。真的要謝謝各位老師,謝謝這種教學模式,我知道這是各位老師曆盡艱辛才向學校申請來的,畢竟這是首先出現于西方,而在中國尚未普及的一種法律教學模式,很新奇,也就必然很有挑戰與風險,誰都不知道運作中會出現什麼問題狀況。但是正是因為各位老師不辭勞苦、跑前跑後才争取到了這門課程的開設。而且在授課過程中,從課程内容的安排到老師的分工到為我們請來很多外面的法律專業人士講座,我真的能感覺到他們是真的在傾其所有地将心血灌注到每一位學生身上,他們是真的希望能夠盡自己所能來使學生學有所獲。診所的老師們不希望我們隻局限于課本,絕緣于實務,成為一批批隻會考試不會操作的書呆子,成為社會的負擔或隐患,他們是真的希望能夠為社會輸送合格的法律人才,來解決法律問題。似乎他們在用“愛”向我們诠釋着:你可以不成功,但你不可以不成長。這種潛意識裡的“愛”也讓我們感恩于心,也必将感恩于行。

同時,我也感受到了做好法律實務的基礎一定是紮實的法律知識基礎。當今中國,雖然律師界盛傳“在學校學的都沒什麼用,要靠實務積累經驗”雲雲,但在實務接待和課程學習中我還是感覺到了法律基礎知識的重要性。如果自己的法律功底不過關,當當事人想要詢問我們對我們這個案件的意見時,我們就往往會表現的很不确定、很不自信;真的作為代理人出庭的話也需要很多老師的幫助才能将資料準備好。所以,為了以後能成為一名稱職的法律人,我們仍有必要在學校紮紮實實地學好每一個部門法,并掌握它們背後的立法思想,為職業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想,在法律診所的這段時光是我們大學中的美好回憶,值得我們每一位病人珍藏,亦反思。也希望能夠成為我們每一個“病人”根除病症,并且逐步掌握将來為他人治病的傲人資本。

//www.haina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