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子勤,美國南得克薩斯大學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教授,專業研究領域為國際法學、美國憲政。1939年出生于中國湖北松滋,1949年随父母遷往台灣,曾擔任台灣“外交官”。1972年辭職後在美國專攻國際法學,獲法學博士學位後留美國任教。在周子勤看來,自己集三種情懷于一身:即“中國情懷”“台灣情懷”和“海外情懷”。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 李秀華 發自北京
今年10月中旬,中國總理李克強與越南總理阮晉勇舉行會談,雙方就成立海上共同開發磋商工作組達成共識,被認為是中越關系的重大突破。對此,中國國内輿論反映積極,這表明中國政府和中國民衆都願通過和平方式解決南海糾紛。而同樣與中國在南海存在争議的菲律賓,不僅于今年1月将與中國的争端案提交到了聯合國仲裁機構,還在7月份公開聲稱菲律賓已“不可能”與中國就南海問題繼續進行雙邊磋商。針對菲律賓單方面提交與中國争端案一事,我們日前專訪了長期研究國際法的美國南得克薩斯大學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的周子勤教授。
周教授特别強調的一點是:國家與國家之間就是談主權。如果所有的證據都表明争議區的主權歸屬在中國,那麼中國就應該堅持主權不容置疑,而且在這一點上絕對不可以有松動。至于菲方單方面将争端案提交聯合國仲裁機構,目前中國最好的處理辦法就是不予理會,隻要中國不承認、不參與,國際法庭就不能判決,或者即使是判決了也是無效的。世界上沒有國際警察。
Q:您長期研究國際法學,那麼根據國際法,像日本、越南、菲律賓等聲索國提出的領海要求有多少法理依據呢?
A:關于南海跟東海的糾紛問題,我想用四個簡單的句子回答這個問題。第一,模糊曆史性的想象。基本上這幾個國家—日本、越南、菲律賓,都是這樣一種制造性的想象,無中生有地說曆史上歸我們菲律賓的,歸我們越南的,歸我們日本的。其實漢朝中國就有的地方,這些國家就在想“我可能比那還早吧!”不管有沒有依據。
第二,現實性對天然資源的貪求。因為發現石油了嘛,那麼我踏上一腳,走上一步,将來對我有好處。這些國家在上世紀70年代以前為什麼不講這些海域是我們的,到今天才講,就是這個原因。
第三,自我擴大政治野心。中國現在強大了,那麼我就跟它挑戰,我就給它制造麻煩。當然這些國家也是為了各自國内政治和國際聲望的需要。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現在經常在電視上發表專門針對性的講話,這其實是自我擴大政治野心的行為。
第四,狐假虎威。這個虎是誰呢?美國。借用中國這句成語來形容今天東海南海的局勢是恰到好處。所以總結起來,南海東海的糾紛是不應該有的,可是今天糾紛有了,就是因為這四個原因。所以根據法理,根據曆史事實,無論從任何方面講,中國都應該力争自己的海洋權益。
最好的結果:多邊和諧,雙邊和談
Q:下一步這些國家還可能提出什麼樣的要求?
A:至于下一步,因為它們都是無中生有,所以關鍵在于我們。我們最要緊的是堅持幾個原則。第一,不送交國際法庭,拒絕打官司。關于國際法庭,有個奇妙的地方,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成立了一個國際聯盟,二戰結束以後就有了國際法院,在日内瓦。而今天國際法院的整個條文完全照抄二戰前國際聯盟的條文,沒變!也就是說西洋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還在那個地方。雖然那個國際聯盟是失敗的,但居然二次大戰以後照搬不誤,不過那個法條寫得很好。但是“徒法不足以自行”,所以執政、執法是重要的。既然這些國家是無中生有,它們想要打官司或者要求國際仲裁,那麼中國就一定要堅守住。
第二,不接受仲裁。第三,不考慮集體談判。第四,雙方協議看情形。就是說假如菲律賓找到中國談或者越南找中國談,那麼中國要看情形,看條件如何,怎麼個談法,對方的底線如何。這四個原則中國一定要堅持,一定不能松動。因為本來在主權方面中國是全赢的,然而一旦有了松動就松了一半。我看過很多國際上的例子,比如中國有個邦交國家叫瓦努阿圖,那個國家原來就是法國的,在南太平洋,後來變成共管,共管以後走向獨立,現在早已是聯合國的會員國。所以不能夠松動,松動後一步步走下去,最後就永遠收不回來了,我們要記住世界各國有關領土糾紛的曆史。所以最好的結果就是多邊和諧,雙邊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