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題:亞太國家智庫聚焦地區海洋合作 與會者肯定中國為應對南海問題做出的努力
随着亞太地區在全球經濟和安全方面的地位不斷提升,這一地區的海洋争議愈發引人關注。4日在北京召開的亞太安全合作理事會大會聚焦亞太地區的海洋合作,探讨本地區海洋争議産生原因、發展趨勢,并對加強地區海洋合作提出建議。
亞太安全合作理事會是本地區國家智庫探讨亞太安全問題的會議。本次會議的一個重要議題是探讨亞洲地區的海洋合作。對于近年來持續發酵的亞洲海洋争議,印度尼西亞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蘇克馬表示,導緻近年來地區海洋争議升級的主要原因是地區内大國實力的對比發生了變化。 “導緻最近幾年東亞海上出現的緊張态勢的原因,是地區國家的實力變化,尤其是大國之間的實力對比的變化。而且主要大國把海上問題納入戰略組成部分,使得解決海洋争端不再容易。”
著名智庫國際管理創新中心研究員詹姆斯建議,亞洲的海洋問題多涉及到領土問題,不易解決,但運用共同開發等經濟手段來處理有關問題則相對容易也更切實可行。
“我認為如果争議雙方願意的話,從經濟角度來解決争議相對簡單一些。但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争議雙方要進行坦誠友好的對話,溝通了解對方的所做所想,這樣才能做到換位思考。以此建立互信後,才能有像資源共享這樣的共赢結果。”
今年下半年,中國在應對南海争議問題上做出了一系列積極努力。9月,中國與東盟高官在蘇州就“南海各方行為準則”進行了首次正式磋商;10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問東南亞國家期間,中國又與文萊、越南在南海共同開發問題上取得重要共識。印度尼西亞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蘇克馬表示,南海問題解決正沿着正确的軌道進行。
“關于南海問題有很多期待,現在事态解決正沿着正确軌道進行。我對此感到樂觀,這個進程已經開始了。蘇州會議是很好的開端,我們現在已經開啟有關“南海各方行為準則”的磋商,這可以避免沖突。最重要的是,中國和東盟同意南海問題不會影響雙方關系。”
亞太安全合作理事會是促進亞太地區安全對話與合作的重要非官方論壇,每兩年召開一次大會。本次大會上,來自19個國家的百餘位官員、專家、學者就建立新型大國關系、亞太地區安全架構、東北亞安全、網絡安全、水資源安全和海事安全等議題進行為期兩天的讨論。(記者 時冉)
//www.haina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