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分析遼甯艦将參與南海演練 以逆轉威懾劣勢
    2013年12月10日 16:32

中國海事局網站近日發布公告,自本月3日至2014年1月3日,南海的三片水域在展開軍事活動期間将禁止駛入,但公告沒有透露軍事活動的内容。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2月10日報道指出,中國人民解放軍從本月初開始在南海三片水域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軍事活動,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甯艦”據信将參與并開展海上訓練。 對此,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高級顧問徐光裕少将說,中國首個以“遼甯艦”為中心的航母編隊上月已從黃海赴南海開展科研試驗和軍事訓練活動,因此從邏輯上看,這次參與解放軍在南海一個月軍事活動應該包括“遼甯艦”航母編隊。 “遼甯艦”航母編隊上月26日從青島軍港起航,經過三天的航行到達三亞軍港。這是“遼甯艦”去年9月入列後首次到南海演練。

徐光裕分析說,中國海軍雖然設有北海、東海和南海三個艦隊,但“遼甯艦”不隸屬任何一個艦隊,而是由中央直接控制指揮,因此它需要熟悉三個海域的不同情況,才能在未來保衛國家的近海利益。 他指出,“遼甯艦”過去都是在基地青島附近的東海和北海進行訓練,從未到過海域寬闊、水文氣象條件相對複雜的南海海域。“這(南海訓練)是個空白,它必須要彌補這個空白,在這個地方進行一段時間的演練、試驗,熟悉那裡的水文情況、氣象情況,以及編隊行動的各種協調等等。” 報道稱,“遼甯艦”此次赴南海訓練,也是該艦首次進行跨海區試驗,以及首次以航母編隊形式展開訓練。這次随行的包括北海艦隊的導彈驅逐艦“沈陽艦”和“石家莊艦”,以及導彈護衛艦“煙台艦”和“濰坊艦”。 軍事學者李傑指出,航母是以編隊形式航行,不可能單槍匹馬完成所有作戰任務,因此除了本身的艦載機性能和訓練水平之外,還必須有編隊為它保駕護航,從而進行配合和保障。 中國國防大學軍事專家呙中安和李偉撰文說,“遼甯艦”赴南海訓練,将有助于克服戰機航程有限的挑戰。 文章說,戰機航程有限是目前中國在南沙水域保持軍事存在的重要掣肘,加大了軍方在南海保持長期戰機巡邏和威懾的難度,尤其是對于最南端的曾母暗沙一線海域,一旦有事,軍方很難及時、迅速到達事發海域,但“遼甯艦”這次抵達南海将“完全逆轉這種形勢”。 文章認為,“遼甯艦”部署南海,從航空母艦上可以随時升空殲-15戰機,對半徑800公裡至900公裡範圍内的目标進行監視和威懾,這将擴展中國的軍事行動範圍。 例如,從移動的航母上起飛,殲-15的作戰半徑不但能覆蓋包括黃岩島在内的中沙群島,而且可以覆蓋整個南沙群島及南海周邊的陸上目标,其中包括菲律賓首都馬尼拉。 但文章也強調,中國在航母綜合作戰能力上,仍然與美國存有巨大差距,“遼甯艦”的編隊目前也有不少弱點。由于“遼甯艦”核心配備采用俄羅斯技術,因此存在續航力不足、遠洋作戰能力有限等問題。“遼甯艦”與殲-15的電子系統與武器裝備,也遠遜色于美國F/A-18E/F艦載機“超級大黃蜂”。 不過徐光裕指出,“遼甯艦”到南海訓練“非常正常”,完全符合邏輯也符合中國的防禦方針,外界“沒有必要過度解讀”。 他補充說,所謂“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遼甯艦”的官兵和裝備将不斷更換,因此類似訓練年年都會重複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