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馬英九接受日本“每日新聞社”專訪,針對中國大陸在東海劃設“防空識别區”、台日關系及台美關系等議題回應說明,他首度表示,未來會向中國大陸反映,希望不要在南海設立類似的“防空識别區”。馬英九呼籲大陸不要在南海設立防空識别區(ADIZ)。盡管有評論說,這是台灣在讨好美國,提前選邊站。但如果中國大陸真的需要在南海劃防空識别區,馬英九即便呼籲也難以阻止。現在讨論的重點是,北京方面有急需在南海劃分防空識别區嗎?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劃分防空識别區?
中國大陸在南海有沒有急需設立防空識别區,需要和東海防空識别區的劃分聯系起來看:
首先,東海劃分防空識别區是要針對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的強硬立場的一種以空域,帶動海域,化被動為主動的鬥争方略。而且,這種足以引起日美反應和重視的戰略目的已經達成。在這同時,北京也遭受了不小的壓力和挑戰。
其次,東海劃分防空識别區,有利于增加中國大陸的戰略預警和戰略縱深。因為美日韓的軍事實力對北京的海空防禦都構成了實際的威脅。即便日本自身,其飛機的續航和攻擊能力足矣覆蓋到包括北京在内的重要戰略目标。沒有足夠的識别預警空域,無法應對激烈沖突不可預測的中日未來局勢。
再次,同樣的問題,南海海空域也盡管涉及到許多領土聲索國的主張的争議。但北京在該海空域有足夠的實力控制局勢。南海相關諸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敢于單獨或者獨自具有足夠實力對中國的領空造成實質性的威脅。也無法對中國大陸的陸地目标目前更不具備有足夠威脅的進攻能力(原文如此)。尤其是,南海的空域預警需要和牽涉更多國家和地區的複雜局勢,讓中國在近期内劃分防空識别區的意願也不會太高。
當然,暫時不劃分防空識别區并不等于永遠不劃分。南海劃分防空識别區的條件,大緻應該考量以下幾個因素:其一,南海諸國空軍發展的速度;其二,南海和中國島嶼海域有争議國家的挑釁程度;其三,美俄日等大國,在南海介入的程度,其四,東海博弈的實際狀況。其五,中國大陸統一對周邊劃分防空識别區的需要。上述諸多因素的改變都可能促使中國大陸劃分該空域的防空識别區。
最後,馬英九呼籲大陸不要在南海劃防空識别區,顯然并非都是在讨好美國。也有設身處地站在自身包括中國大陸的角度在内的思考。是經過足夠的分析,認為大陸不但不存在在南海劃分防空識别區的急需,即便有需要劃分也不會在東海防空識别區剛剛遭緻不小壓力之後,主動再惹更多的麻煩上身,而迅速在南海展開相同的舉措。大陸也許可以借此做球給馬英九,讓其惠而不費的呼籲變得更有價值。
自然,馬英九在兩岸面對外敵的挑釁時,不幫拳,但也不能幫對手說話。這方面如果發言不當才是對兩岸關系進展造成最可能也最現實的傷害。無論大陸的實際需要和意圖怎樣,這類的話,還是少說為妙,而事關南海的海空域的主張自己更主動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