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綜合報道】台灣《旺報》4日刊出台灣文化大學中山與大陸所教授蔡逸儒評論文章,原題《重視台灣立場 化解東海南海争議》,全文摘編如下:
話說美國國務卿克裡于2月中旬訪問亞洲,此行他訪問了韓國、中國大陸等,這是他就任國務卿以來的第五次的亞洲之行,也是第二次訪問中國大陸,接着美國總統奧巴馬也将于4月間分别訪問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亞洲4國。在東亞緊張局勢高居不要,相關國家正在合縱連橫,希望維護、甚至擴大自身利益之際,美國政府高層不斷往訪亞洲,其所釋放出的訊息及意涵值得探讨。
克裡于2月14、15日在北京訪問,期間的公開姿态主要是強調中美之間的合作關系,曾與大陸領導人就雙邊和區域問題的“方方面面”有所讨論,這裡所謂的方方面面必定與當前中日東海争執、南海緊張及大陸所劃設的防空識别區有關,克裡必然曾經針對上述議題向大陸當局私下表達過美國的關切。另外,雙方則是曾經探讨過如何共同應對朝鮮核武問題以及全球氣候暖化的威脅。一般認為,中美雙方的矛盾并未消除,克裡此行并沒有實質性成果,反而更顯露出雙方在東亞安全和海洋安全上的分歧。
事實上,早在克裡在訪華前一周,他曾對到訪的日本外長岸田文雄表示,美國将履行“美日安保條約”義務,于日本包括其東海的領土遭到攻擊時保護日本,而且美國既不承認、也不接受大陸單方面劃定的東海防空識别區等等。克裡此行并未在北京對大陸口出重話,但他卻在雅加達提出警告,說是大陸必須盡早與東盟國家達成“南中國海行為準則”的協議,否則夜長夢多,誤判引發沖突的危險将會加劇。克裡對南中國海形勢惡化的擔憂,其談話内容确實延續了美國政府官員此前一系列的類似表态和立場。 在針對南中國海的主權訴求上,美國已改變其原先模糊的中立态度,直接挑戰兩岸的主張。美國國務院東亞和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日前在國會聽證時暗示,不隻北京,甚至台灣對于南中國海主權所提出的九段線主張,違反國際法,指責大陸與菲律賓在黃岩島及仁愛礁的沖突,破壞區域穩定且讓人質疑北京的戰略意圖。
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主任在接受日本媒體訪問時也表示,美國反對大陸所設立的防空識别區,包括在南中國海,并形容這是“挑釁”行為。美國對北京的态度有轉趨強硬的迹象。
于此同時,白宮宣布,奧巴馬将于4月訪問亞洲4國-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日本與韓國是美國在亞洲的重要軍事盟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皆同北京在南中國海存在主權糾紛。雖然奧巴馬此行的部分動機,是為了彌補他去年因國内政府停擺,被迫取消亞洲行程而對美國威信所造成的傷害,但在中日外交沖突逐漸增高,北京不斷擴大其在本區域的外交、軍事影響力的大背景下,奧巴馬此行也部分反映了美國對華外交姿态的轉變。相較于美國呼籲韓、日兩國改善雙邊關系,表示願意為改善韓、日兩國關系作出努力時的立場,美國顯然對北京較不友善,給中國大陸、日本、甚至整個周邊地區國家釋放出不同的訊息。
從台方角度來看,我們并不反對美國在亞洲扮演其力所能及的角色,用和平、多邊的方式處理問題,馬英九去年所提出“東海和平倡議”,及日前有關東海空域安全的聲明都有其合理性與可行性,表明了台方的立場與态度,值得各方深入思考。
當前最忌諱的是,相關國家自行其是,為了内政的考量,出于意識形态的偏執,不斷煽動民族主義情緒,送出言行不一、錯綜複雜的訊息,意圖火中取栗、提油救火、甚或蓄意制造衝突,造成其他國家的誤解與誤判,反而讓沖突無法避免。這是各方都要極力避免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