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在博鳌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開幕式上,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其主旨演講中明确了中國對破壞南海和平穩定的挑釁行為的态度,“我們會果斷回應”。這一表态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有人認為,中國已經放棄“韬光養晦”,走向了“鋒芒畢露”;也有國家擔心,中國是否已決心動用武力解決南海争端。其實,這些想法都是片面理解或者是誤讀了李克強總理的演講,如果将李總理演講全篇聯系起來看就會發現,仍然充滿着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突出體現親、誠、惠、容的中國周邊外交理念。
首先,李克強總理強調指出:“我們要把和平共處的理念世代傳承下去。”因為在60年前,由中國、印度和緬甸共同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已成為國際關系基本準則,這充滿了東方智慧的基本原則對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對人類文明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的外交理念就秉承這一思想和原則,堅持與包括周邊國家在内的所有國家和平共處。
其次,李克強總理強調指出:“中國将繼續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實現和平發展,是中國人民的真誠願望和不懈追求。自20世紀70年代末實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成功地走上了一條與本國國情和時代特征相适應的和平發展道路。通過這條道路,中國人民正努力把自己的國家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現代化國家,并以自身的發展不斷對人類進步事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因此,繼續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的不二選擇,同時也為當今世界新興國家成長壯大探索了一條全新之路。
再次,李克強總理強調指出:“奉行睦鄰友好的周邊外交政策”。中國之所以奉行睦鄰友好的周邊外交政策,是因為我們中國人的傳統信念是“遠親不如近鄰,近鄰可成友鄰。”無論從地理方位、自然環境還是相互關系看,周邊對中國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因為地區動蕩是禍,周邊穩定是福。所以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在保持外交大政方針延續性和穩定性的基礎上,積極運籌外交全局,突出周邊在中國發展大局和外交全局中的重要作用,開展了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動。堅持發展同周邊國家睦鄰友好關系是我國周邊外交的一貫方針。習近平主席去年11月在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指出:“要堅持睦鄰友好,守望相助;講平等、重感情;常見面,多走動;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使周邊國家對我們更友善、更親近、更認同、更支持,增強親和力、感召力、影響力。”
再有,李克強總理強調指出:“我們維護本國領土主權的意志也是堅定不移的”。這一思想是中國一貫的思想,并非是今天才有的,建國以來我國在維護領土主權問題上從來都是這樣。這一明确表态有助于某些國家放棄不切實際的幻想。近年來,在中國周邊海域出現了一種不正常的現象,一些聲索國對我傳統海域的島礁非法搶占。特别是南海某些國家,以受害者的姿态侵占了中國南海部分島礁,卻拒不悔改,不與中國對話,卻起勁地拉幫結派聯手對華。對此,中國果斷地畫出紅線:中國維護本國領土主權的意志堅定不移;在領土主權問題上,中國不會妥協,不會退讓,不會交易,更不允許受到一絲一毫的侵犯。因此,李總理特别強調:“這樣,才能消除某些國家的僥幸心理,才能預防更進一步的不負責任行動。"
最後,李克強總理還強調指出:“中國人曆來講求‘以德報德,以直報怨’,我們重情義,不會虧待朋友;我們講原則,堅定維護根本立場。”這表明,中國願意回報善意,同時會應對挑戰,體現出“兩手對兩手”的思維,即“對加強海上合作的積極行動,我們都會傾力支持;對破壞南海和平穩定的挑釁行為,我們會果斷回應。”對于與周邊國家的争端,李總理明确地表示:“願通過和平手段解決争端的主張也是明确的。”中方願在《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框架下,穩妥推進“南海行為準則”磋商進程。
中國珍愛和平,願與周邊國家一道,維護地區的繁榮穩定。這就是李克強總理在博鳌論壇演講的核心要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