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12日電 針對近期中國于南海維權話題,境外媒體分析稱,中國在南海争端問題上,靠的是“實力”,也是中國解決南海問題的堅定決心,中國應對南海問題正“兩手抓”,這是美國的“虛招”難以撼動的。也有評論指出,在圍堵中國的問題上,美國、日本及東盟各有盤算。
美國“虛招”vs中國“實力”
美國《僑報》社論文章稱,5月的南中國海頗不平靜。菲律賓與越南先後向中國“發難”。這讓南海問題成為10日揭幕的東盟峰會繞不開的議題。
文章表示,從一連串事件的因由和時間節點看,與美國這個“離岸平衡手”不無關系。美國總統奧巴馬剛剛訪問菲律賓等國,與菲正式簽署為期10年的《加強防禦合作協議》,送給菲期待已久的防務承諾。而5日開始的美菲“肩并肩”聯合軍演,劍鋒明顯指向中國。有了美軍的撐腰,菲越在南海争端上對抗中國的意志得到強化。
不過,文章認為,中國在南海争端問題上,靠的是“實力”,既是國家實力、軍事實力、經濟實力的展現,也是中國“實實在在”解決問題的堅定決心,而這些,都是美國的“虛招”難以撼動的,還不如沿着美中新型大國共生共赢關系,讓南海成為不同國家“和平”相處的“平和”之海。
中國應對南海問題兩手抓
香港《文彙報》評論文章指出,東盟峰會各國領導人将會議重點放在加速推進東盟一體化進程。菲、越企圖用南海問題“綁架”峰會,在中國明确表示反對下并未得逞。事實上,中方一貫反對個别國家圖謀利用南海問題破壞中國-東盟友好合作大局。
分析稱,美國高調重返亞太,渲染和加劇了南海地區的緊張,也使得南海問題解決起來更加複雜。
文章指出,在涉及領土和主權的問題上,中國的立場堅定而明确:不是我們的,一分不要;是我們的,寸土必保。中國一方面積極構建同東南亞國家的“命運共同體”機制,使雙方成為興衰相伴、安危與共的好鄰居,為雙方和本地區人民帶來更多福祉;另一方面積極進行必要的戰鬥準備,以有效捍衛南海主權和利益。這既是捍衛南海主權和利益的現實考慮,也是應對美國重返亞太拉攏東南亞國家遏制中國的需要。
香港《明報》12日刊出《中國處理領土紛争的兩種思維》的評論文章表示,中國在處理與周邊國家的領土問題上,多年來已形成兩種獨特的思維:一是主張“雙邊”解決,反對“多邊”協商,此種思維在南海問題上尤其明顯。;二是排斥透過國際仲裁化解沖突,而是傾向當事者坐下來協商。
圍中:美日東盟各有盤算
台灣《旺報》12日文章稱,從日前奧巴馬訪問日、韓、馬、菲4國,推動“亞太再平衡”戰略開始,到近來日本與菲律賓、越南攜手打造對華包圍圈,基本上,都具有聯手對抗中國的意味。做法都是拉攏中國周邊國家,圍堵中國,切入點則是南海主權争端,并将此力量向東南亞和南海伸張,以建構未來在亞太的新同盟關系。
但南海争議由來已久,加上随中國崛起,盡管日、菲、越希望美方對中方态度強硬,但又憂心中美一不小心擦槍走火,陷入冷戰思維;而美方一方面在主權問題上偏袒日、菲,但也擔心日、菲高估美國的支持程度,一旦與中方出現軍事沖突,反倒讓美國為難。
文章指出,美日之能強化其聯盟關系,在其對中國有共同的戰略利害;但東南亞各國對捍衛自身主權各有盤算,加上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布局,看來各國齊心圍堵中國是難上加難。
《旺報》另一篇文章分析指,積極重返亞太的美國,或将借機拉近與越南的距離,而越南也可能效法菲律賓,将南海主權争議告上聯合國國際法庭。但事實上,與越南沒有任何軍事協議的美國,恐将越南視為太平洋上的烏克蘭,并不會為其做出任何具體行動。
台灣《聯合晚報》刊文稱,亞太地區主要國家最近頻繁舉行軍事演習,繼美、菲在上周啟動年度聯合演習後,日本從周末開始在沖繩島東部海域舉行為期17天的奪島演習,而中國和俄羅斯也拟于近日舉行“海上協作-2014”聯合軍演。分析人士說,軍演反映出亞太地區近年來不斷激化的島嶼主權争端。
香港《大公報》評論指,菲律賓利用美菲軍演的時機而肆意侵害中國漁船的行為,是将世情異動的複雜性反映到淋漓盡緻。坦率地說,如果回顧一下奧巴馬亞洲行中所不時傳達的對盟友安全的保護承諾,無疑是對中方有關“冷戰思維已過時”的世情判定給予輕慢對待;從某種程度上說,中美對冷戰後的世情解讀顯然存在嚴重分歧。
事實上,美國無視自己的行為對地區穩定所造成的損害,卻反而指責中國的正當行為危及區域穩定,這種“雙重标準”無不強烈凸顯出中美之間有關世情判定的深度迥異。
評論指出,蘇聯解體後,美國的戰略方向是促使俄羅斯也走解體之道。中國的飛速發展而使得美國搞垮“假想敵”的路向或目标發生了變異。
(原标題:外媒:中國靠實力解決南海争端 美國虛招難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