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津:兩岸南海合作挑戰多 應循序漸進
    2014年06月30日 09:17

台海網(微博)6月29日訊 據中評網報道,兩岸能否攜手合作、共同捍衛南海主權的話題随着南海主權争端的不斷升溫,一時成為熱議焦點。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系王英津教授今日在武漢大學舉辦的“甲午戰争雙甲子學術研讨會”上就此議題發表演講時表示,兩岸就南海議題進行合作有諸多助力也面臨諸多挑戰,對此兩岸應該保持适度默契、擱置政治争議、從低敏感議題着手,逐漸加大合作。 王英津回顧兩岸在南海主權問題上的互動稱,兩岸對此既有博弈又有默契。從曆史發展過程來看,從1949年迄今,兩岸在南海問題上的合作可謂微乎其微,即便在“兩蔣”時期,由于兩岸長期對峙,雙方共識也僅限于作出“南海主權歸屬中國”的政治宣示,兩岸在南海海域的經濟合作幾乎沒有,更不用說政治和軍事領域的合作,即便有所謂的默契也僅僅是暗中支持與配合,稱不上“合作”。 王英津認為,兩岸在南海議題上基于“一個中國”原則的合作,不僅有助于化解兩岸的敵意,增強兩岸政治互信,推進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進程,而且還有助于擴大兩岸合作的突破口。 王英津進而分析,兩岸在南海議題上的合作有七大助力:一是兩岸同屬“一中”,二是兩岸民間均支持保護南海主權,三是兩岸在該問題上立場相近,四是南海合作需要相互借力,五是南海周邊國家合縱連橫是促使兩岸合作的外因,六是共同開發南海符合兩岸實際利益,七是兩岸此前已有在該議題上暗中配合的默契。 雖然助力因素很多,但王英津對南海問題的解決并不樂觀,并點出了諸項短期内無法克服的阻力。 王英津說,有礙兩岸在南海議題上合作的因素包括兩岸政治對立、合作身份問題、重返亞太的美國因素、南海衆多周邊國家的制約及兩岸在南海的不同戰略問題。 對此,王英津建議道,“雖然兩岸在南海問題上開展全面合作面臨着很大的阻力,但不能因為有阻力就完全放棄合作,兩岸應擱置争議,率先在一些功能性、事務性領域展開合作,為兩岸後續合作累積互信,創造條件。” 王英津說,兩岸應建立溝通渠道、保持适度默契,擱置政治争議、避免兩岸内耗,并從敏感性較低的功能性、事務性、民間性議題合作入手,開展非政治性議題合作。 王英津最後表示,盡管兩岸在功能性、事務性領域裡的合作有可能實現,但由于受到前述諸多因素的制約,兩岸在南海問題上合作的空間實際上非常有限。兩岸之間的功能性、事務性合作盡管不屬于高度敏感的政治、軍事領域的合作,但在某些方面或者某些情況下,仍與政治有所關聯。在目前階段,兩岸都應正視雙方在政治性領域合作的困難,無論是大陸方面還是台灣方面都不宜對兩岸南海合作提出超越現實的要求,以免給對方政策調整造成過大的困難,進而産生适得其反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