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17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17日刊出評論說,中國外交部發言人3日針對美國務院就南中國海問題發表聲明的書面回應,是中國官方在公開場合首次對“南中國海問題的核心”做出明确界定。這種更為清晰明确的戰略,使得中國對南中國海問題的處理,更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也預示中國已準備認真着手考慮解決南中國海問題了。文章摘編如下: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于7月20日和8月3日,兩次就南中國海問題回答記者提問,分别涉及中國對東盟和美國的回應和表态。
東盟和美國恰恰是中國在處理和應對南中國海問題複雜化、多邊化和國際化時,面臨的兩個最重要相關方。中國外交部發言人8月3日針對美國國務院就南中國海問題發表聲明的書面回應,長度超過1000字,頗為罕見,顯示了中國對于美國插手南中國海問題的高度警惕和強烈不滿。
不過更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此前就東盟外長發表關于南中國海問題六條原則作出的回應。發言人洪磊在回應中一開頭就明确指出:“南中國海問題的核心,是有關國家圍繞南沙群島主權和附近海域劃界的争議。”
這一表述,應該是中國官方在公開場合首次對“南中國海問題的核心”做出明确界定。這一界定對于南中國海局勢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也标志着中國政府在南中國海問題上的立場和策略,可能正在發生重大轉變。某種意義上講,中國明确界定“南中國海問題的核心”,其意義和影響,并不亞于2010年3月傳出了“南中國海核心利益說”。
“擱置争議,共同開發”本質上可以被理解為一種模糊戰略,其目的是保持北京在南中國海問題上的政策選擇彈性,為今後以更有利的條件解決南中國海問題,留下空間和可能性。
“南中國海問題的核心”的含義
“南中國海問題的核心”明确化,至少包含了兩層含義。首先,中國強調南中國海問題的本質是“争議”。中國強調南中國海問題是“争議”,所暗含的意思是,解決南中國海問題隻能在“争議方”之間解決,美國和東盟作為“非争議方”,并無參與解決南中國海問題的資格及合理性。這其實是與中國長期堅持的反對南中國海問題多邊化和國際化一脈相承的。
其次,中國将南中國海問題争議的範圍,明确界定為“南沙群島主權和附近海域劃界”。當然,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同時強調,“中國對南沙群島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權,有着充分的曆史和法理依據。”
長期以來,中國一直以傳統“九段線”作為南中國海島礁歸屬和海上劃界的主要依據,并不刻意強調中國對島礁的現實占有狀況。
南中國海諸島大緻可以劃分為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中國目前實際上控制了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的絕大部分島礁,而越南和菲律賓也聲稱對其中部分島礁擁有主權。
中國最近對“南中國海問題的核心”的界定,表明中國不認為在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三個群島和附近海域存在主權争議,并希望外界認可和接受這一立場和現實。這種界定其實具有相當的針對性。一個相關的例子是中菲最近圍繞黃岩島發生的長時間對峙事件。
在黃岩島對峙事件中,中國方面态度之堅決和持久,曾引發外界的關注。事實上,中國在黃岩島事件中與菲律賓堅決對抗,主要是由于黃岩島的特殊地理位置。菲律賓主張主權的黃岩島位于中沙群島,而這恰恰是中國不認為存在任何主權争議的群島之一。
明确界定“南中國海問題的核心”,也可能是中國為迎接制定“南中國海行為準則”挑戰所埋下的伏筆。
這種更為清晰明确的戰略,使得中國對南中國海問題的處理,更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也預示着中國已經準備認真的着手考慮解決南中國海問題了。從目前來看,中國的策略已經更為現實,即“确保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及其附近海域,力争南沙群島部分島礁及其附近海域。”(魯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