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國初步确立黃岩島模式 以解決海上争端
    2012年08月28日 09:41

近日有國外媒體稱,中國最年輕地級市三沙市的成立,是中國在日益升級的多邊海上争端中鞏固自己地位的又一表現;這一對抗構成了21世紀的嚴重戰略僵局之一。比利時的國際危機研究組織的一份報告表示:“盡管發生大規模沖突的可能性很低,但所有事态都在向錯誤的方向發展,解決問題的前景日益渺茫。”

南海問題會成為“世紀性戰略僵局”嗎?《中國經濟周刊》特邀著名國際問題專家、外交學院戰略與沖突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蘇浩撰文,解析南海局勢,以飨讀者。

南海問題不會成為戰略僵局

外交學院戰略與沖突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蘇浩

今年上半年,南海地區的摩擦事件頻發,中菲黃岩島對峙事件讓南海地區的緊張局勢再次升溫,目前來看,南海地區的高位緊張狀态還将持續。

兩個關鍵因素把南海複雜化

南海問題異常複雜,關鍵因素有二:一是争議國家之間的矛盾,二是區域外大國介入帶來的矛盾。兩個原因互相交織,錯綜複雜,這使得南海問題将成為一個長期的難題,不會在近期得到解決。

在南海問題上,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文萊四國都與中國有島礁争端,同時越、菲、馬等國之間也存在主權争議。

越南是與中國争端最大的國家,其對西沙和南沙都提出了主權要求,此外還控制了南海約29個島礁。

菲律賓是與中國争端最直接的國家,其不僅控制着我國南沙10個島礁,而且對中沙群島的黃岩島也提出了主權要求。

與此同時,馬來西亞也控制了南海10個島礁并提出了領土要求。文萊也對位于南海的南通礁提出了領土要求。

南海主權争端包括三部分内容:島礁争端、大陸架争端和海域争端。除此之外,資源和制海權也是各國争奪的内容。

雖然存在這些争端和矛盾,但各方都不願通過武力解決問題。因為一旦開戰,各方就變成了敵對國家,這不僅不利于該地區整體的和平與穩定,也不利于各國自身的發展。不通過武力方式解決争端,各方又互不讓步,缺乏談判基礎,談判的方式也行不通,因此南海問題隻能拖下去。

除了南海争議國家之間的矛盾,美國和日本等域外大國的介入,讓南海問題的解決“難上加難”。美、日等國都想把南海作為制約中國發展的一個切入點。

在美國看來,中國的崛起日益成為美國的挑戰,而南海可以作為一個牽制中國發展的絕好手段。為了維持美國主導的太平洋秩序,美國必須解構東亞區域合作的框架,把越南、菲律賓等國家從中國的身邊拉開。

與美國不同,日本在南海問題上表現“積極”,其實是想利用南海的糾紛牽制中國,從而實現其在東海的企圖。

黃岩島模式初步确立

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基本立場是:以雙邊談判為基礎,以多邊協調為補充。也就是說,中國強調通過與南海存在争端的國家間進行雙邊談判,和平解決争端;同時與東盟國家在多邊平台上達成維持南中國海的和平穩定的原則。

為此,中國努力通過和平的方式來維護南海主權,保障該地區的和平與安全。對于部分國家試圖改變現狀的咄咄逼人的做法,中國也采取了相應的回擊。而對域外大國介入南海和挑起事端的做法,則明确采取反對的态度。

7月,中國成立了三沙市來專門管理中沙、南沙和西沙事務,并建立警備區,負責當地的軍隊與地方安全的協調工作。此外,中國還将通過海監和漁政的海上力量,通過定期巡航和護漁,強化對中國主張的南中國海的執法管轄。通過這些全新而有效的海洋管理手段,強化了中國在南海的政治存在和軍事存在。

此外,中國深海鑽探能力也有了突破性的進展。今年5月份,“海洋石油981”鑽井平台首鑽成功,在成功打出第一口井之後,又确立了一系列的開采目标。此外,中海油也已經在南海石油區塊對外正式招标。中國海洋石油工業的“深水戰略”進入具體實施階段。

在黃岩島問題上,中國初步确立了管理海洋問題的模式,即黃岩島模式。所謂黃岩島模式,就是首先要在該地區維持現狀,各方不能輕易改變既有局勢。否則,中國必然給予回應。回應的結果就是,中國将進一步對能夠控制的島礁要進行有效的管理,絕不能讓他國侵犯。

南海問題不是零和博弈

如上文所說,南中國海問題将涉及島礁争端、大陸架争端和海域争端三個大的方面,中國與其他聲索國(即對南海聲稱擁有主權的國家)在不同方面都存在争端。

第一是島礁問題。衆所周知,南海島礁包括四部分,即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和東沙群島。

目前西沙已經完全在中國的有效控制管理之下,維護西沙主權沒有太大問題。但是,由于越南并不放棄對西沙的主權要求,将來中越之間在西沙海域發生摩擦不無可能。

東沙群島島礁較少,以沒有露出水面的暗礁為主,目前由中國台灣地區控制。

在中沙群島上,主要是黃岩島問題。今後,菲律賓可能不會在黃岩島問題上善罷甘休,通過不斷制造麻煩的方式來強化其對南海其他島礁的控制。

南海問題的難點在南沙群島。由于南沙群島争端涉及的島嶼多、海域大、國家雜,因此南沙将成為未來解決南海問題的焦點和難點。

第二是海域管轄問題。中國提出的南中國海“U”形九段線,強調了線内是中國的曆史性海域,中國享有曆史性權利。這也是普遍國際法所支持的關于最先發現和最先開發所賦予的法律權利。但其他聲索國則片面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所規定的200海裡專屬經濟區原則,對中國的曆史性海域提出要求。這些海域内的漁業開發和航道管理等方面的問題,目前尚無有效的解決途徑。

第三是海底大陸架問題。南中國海的海底大陸架構成複雜,如何确定和劃分尚無統一标準。特别是2009年相關國家提出了“外大陸架”的權利要求,使得問題更加複雜化。

南海大陸架蘊藏着石油、天然氣、可燃冰等豐富的自然資源,對各國經濟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一些南海聲索國事實上已經在争議大陸架内開采了石油和天然氣,獲利頗豐。本應屬于中國所有的自然資源正在被其他國家掠奪。未來解決處理大陸架的劃分問題,則更顯得困難重重。

解決南海問題,一方面要堅持領土主張,另一方面要進行新的模式探索。将來,傳統的解決領土問題的方式,可能不會完全地、真正地解決問題,這需要中國采取新的思維和新的手段解決問題。比如,不以零和博弈的思維看待南海問題,不以非此即彼的方式劃分南海海域等。

當然,這些問題還要繼續探索。如何解決南海問題将是一個包括中國在内的所有國家都應該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