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東盟部分國家質疑中國制定“南海行為準則”的意願時,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傅瑩明确指出,中方願同東盟國家一道,循序漸進推動制定“南海行為準則”。紀念《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簽署十周年研讨會昨日在柬埔寨首都金邊舉行。傅瑩率團與會并在開幕式上作主旨發言,她指出,希望各方嚴格遵守《宣言》的精神和原則,防止再度出現海上緊張局勢,避免将南海問題外溢到各種地區和國際會議上去炒作。應循序漸進地推動本次研讨會由中柬兩國外交部共同主辦,旨在突出中國與東盟國家在南海問題上的共識,彰顯《宣言》為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發揮的重要作用,強調中國與東盟國家在南海問題上應進一步加強對話溝通,推進務實合作,增進相互了解與信任,為全面有效落實《宣言》做出共同努力。柬埔寨副首相兼外交與國際合作大臣賀南洪、外交與國際合作部國務秘書高金洪、宋拉查薇及東盟其他各國政府官員與會。傅瑩在發言中積極評價了《宣言》的意義和作用,并就推動落實《宣言》進程提出三點建議。她表示,應循序漸進推動制定“南海行為準則”。“在協商一緻的基礎上朝最終達成‘準則’而努力”, “這是中國和東盟國家在《宣言》中達成的重要共識,也是我們的共同意願。希望各方嚴格遵守《宣言》的精神和原則,防止再度出現海上緊張局勢,避免将南海問題外溢到各種地區和國際會議上去炒作。各方應堅持平等協商的原則,保持對話,共同為商談‘準則’創造條件和氛圍。中方願同東盟國家保持對話勢頭,朝這一目标努力。這本身就是增進理解和信任的過程, 對我們繼續前行十分重要。”就在本周,有消息稱,東盟官員表示中國拒絕盡早開始訂立南海行為準則。消息援引越南副外長範光榮的話說,雖然東盟有意就此與中國會談,以便達成協議,但被中國堅決地拒絕。而在泰國濱海旅遊勝地帕塔亞舉行的東盟與中國會談會場外,一名泰國外交官稱至少還要兩年的時間才能就南海行為準則達成協議。中國促務實合作今年7月,東盟内部因為南海主權争議出現分裂,導緻出現了東盟成立45年來首次在峰會上無法發表共同聲明的情況。10月31日,新加坡外交部巡回大使許通美在由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關系學院和美國外交關系協會共同主辦的亞洲區域會議上發表演講,再次提及上述峰會并聲稱要中國“反思”。“一個被分裂和削弱的東盟組織,無助于中國的發展……我希望中國在11月的會議上(第九屆亞歐首腦會議)能鼓勵它的‘好朋友’,允許東盟組織在南海問題上達成共識,由此重鑄(東盟的)公信力。”他暗示“好朋友”是目前的東盟輪值主席國柬埔寨。傅瑩建議,應紮實推動南海務實合作,充分發揮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的作用,開展海洋科研與環保、海上互聯互通、航行安全與搜救、打擊跨國犯罪、海洋經濟等多領域合作項目,使合作成為南海局勢的主流。亞太關注中國走向當前,亞太各國均将關注目光投向中國。新加坡副總理尚達曼10月24日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15周年論壇的主題演講上指出,世界現在比以往更依賴中國及其成功的經濟轉型;也更依賴中國的需求、中國作為投資來源,以及依賴中國來加強世界不同經濟區域的互補性。世界也更依賴中國來保持一個穩定的國際秩序。他認為,中國正經曆兩個“拐點”。首先,是其經濟的結構和驅動力;其次,是它對世界的影響力及領導世界的角色。他說,作為大部分人口仍不富裕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登上世界舞台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對提供全球公共品來說尤為重要:維持自由與開放的貿易及穩定的國際貨币與金融體系——或經濟公共品;維持世界安全與确保核不擴散——或戰略公共品;維持幹淨的全球環境和緩解氣候變化——或環境公共品。尚達曼對中國的未來感到樂觀,他的理由是:首先,中國有進行國内經濟改革的決心。其次,中國對其悠久的曆史和文化有信心,包括源自根深蒂固的社會和諧發展原則的信心。這種對自身文化的信心,可以轉化為發展軟實力的資産。第三,中國一直強調它将選擇和平崛起。他認為這三個因素增加了中國在多極化全球體制扮演正面和負責任角色的可能性。一個強大但依然支持開放的經濟和金融秩序、和平、穩定及國際法治的中國,将在未來數十年為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作出重大貢獻。“世界期望中國成功克服雙重挑戰。既完成内部改革,也适應作為全球領導者所須挑起的責任。世界這麼依賴單個國家能否成功适應作為全球領導者的要求和責任,以及這麼依賴這個國家能否在經濟和政治領導舞台上被成功接納,是前所未有的。”尚達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