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東盟系列峰會上,東盟希望與中方盡快啟動“南海行為準則”磋商。美國總統奧巴馬也在會上提出,東盟與中國要在“制定具有約束力‘準則’方面取得進展”。這不免讓人感覺,“準則”似乎是“靈丹妙藥”,隻要有了“準則”,南海問題就可迎刃而解,東亞從此就太平無事了。然而,實際情況遠非如此。 今年正好是 《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簽署十周年。《宣言》的宗旨是在争議解決之前,各方承諾保持克制,不采取使争議複雜化和擴大化的行動,維護南海穩定,增進互信,推進合作,為有關當事國最終和平解決争議創造條件和氛圍。但坦率地說,《宣言》并沒有得到落實。某些聲索國不但沒有按照宣言精神來辦,反而大舉出台與《宣言》精神背道而馳的措施:如大肆開采油氣資源;不斷在争議島礁挑起事端;與外部勢力聯合軍演等等。 為改變這種狀況,去年中國與東盟就落實《宣言》指導原則達成一緻,并就今後工作形成一系列重要共識,如舉辦關于南海航行自由的研讨會、成立海洋科研和環保、航行安全與搜救、打擊海上跨國犯罪等三個專門技術委員會等。但是無奈時間太短,這些設想大多無法付諸實施。 縱觀過去十年,南海争端正從主張聲索向司法、行政、民事等全面聲索方向發展,離增進互信、和平解決争議所需的條件和氛圍漸行漸遠。如有的聲索國議會通過海洋法,把争議島嶼納入管轄範圍;重新命名南海為“西菲律賓海”或改稱為“東海”;在争議島嶼興辦小學、修建碼頭等等。換言之,《宣言》已形同虛設,制定“準則”所需要的條件和氛圍并不存在。在這種情況下,“準則”匆忙上馬,豈不是拔苗助長? 此外還須看到,美國之所以強推“準則”,目的并非為了維護地區穩定和發展,而是以此在中國與東盟間打入一個楔子,牽制中國與東盟關系,維護其在東南亞的霸權。 因此,對有關各方而言,當務之急是要回到《宣言》上來,相向而行,把《宣言》和指導原則落到實處,為制定“準則”創造必要的氛圍。中國并不反對“準則”,隻是反對勉強搞出一個文件,這對和平解決南海争端沒有任何裨益。 所幸的是,在此次峰會上,經過溝通和協商,東盟和中國一緻同意應全面、有效落實《宣言》,保持對話勢頭,積極創造條件,為在協商一緻的基礎上朝最終達成 “準則”而共同努力。相信隻要各方堅持沿着這一正确方向前行,終将取得讓人滿意的成果。(中國太平洋經濟合作全國委員會副會長 吳正龍)//www.haina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