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南海的多事之秋,在未來10年,這一“多事之秋、多事之海”的态勢可能将繼續延續。
南海形勢五個特點
縱觀當前南海形勢,呈現出五個顯著特點:
第一,南海正從争議偶發地區向争議易發、争議頻發、争議常态地區轉變。
第二,南海局勢從總體可控向有限度可控演進。特别是伴随着在南海問題上美國因素、東盟因素的進一步凸顯,南海局勢的變數顯著增加,南海局勢從有序滑向無序的苗頭已初步顯現。
第三,南海争議國各執己見,以“自我意願”代替“共同意願”的态勢漸漲,南海危機管控方式向不健康的單邊方向發展的勢頭開始顯現。
第四,南海地緣政治競争和軍事競賽加劇,大國戰略博弈和小國戰術博弈交織互動影響,利益矛盾錯綜複雜,引發南海地區擦槍走火的擔憂在增加。
第五,南海問題政治、外交、法理論戰常态化,我妥善處理南海争議問題的空間和回旋餘地變小,複雜性和難度進一步增加。
南海問題五個走勢
伴随着美國強化亞太戰略,以及區域内外争端國和非争端國互動等衆多因素的影響,未來南海問題的發展演變将呈現五個走勢:
第一,南海争議的表現形式由主張争議逐漸演變為實際管轄争議。特别是某些争端國通過“以武謀海、軍占民随”等多種方式強化對所占島礁和附近海域的實際管轄,加大資源開發力度,導緻南海管控沖突事件頻發。
第二,南海問題的多邊化、國際化和複雜化态勢進一步凸顯,我國面臨的南海問題多邊機制解決的壓力日益加大。以美國為首的域外大國介入南海問題,衆多跨國石油公司在南海地區從事油氣資源開發活動,成為南海問題國際化的重要影響因素。
第三,南海問題将成為我國多邊外交法理鬥争的新熱點。我國在南海問題上面臨的國際輿論被動态勢短時間内難以根本扭轉。目前國際會議場合基本上形成了“談亞太必扯中國,論安全必涉南海”的定式。
而談到南海問題,國際輿論往往“拉偏架”,中國很多時候成為被責難、被攻擊的對象。
第四,随着美國加強在南海地區前沿軍事部署和南海區域軍備競賽的加劇,我國寄希望通過保持自我克制來達到維護南海和平穩定的目的,日益顯得力不從心。
第五,南海問題在我國總體外交中的地位不斷上升,将是我國今後不得不長期應對的重大外交問題。
四對矛盾利益攸關
為了維護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維護周邊地區穩定以及最大限度地維護我國南海權益,未來10年我國在南海處于大有可為的關鍵時期。與此同時,我國必須妥善處理好四對矛盾。
第一,美國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與我國南向争取海權的矛盾。上世紀90年代,有美國學者在《即将到來的美中沖突》一書中曾斷言:21世紀引發中美沖突有三大因素,第一是台海問題,第二是争奪東亞經濟主導權問題,第三個就是南海問題。中美南海之争的本質是“海權之争”,而潛在的海權轉化為現實的海權,就是對商業通道的控制,這将是今後中美戰略博弈的主戰場。
第二,在南海問題上統籌處理大國關系和周邊關系的矛盾。我國統籌處理大國關系和周邊關系在南海問題上出現戰略重疊,回旋餘地變小,空間受到擠壓。特别是中國的快速發展,與域外大國的戰略競争格局進一步凸顯,南海争議正由中國與部分東盟國家間的問題演變為中、美、東盟間的“三角博弈”。我國如何統籌協調、妥善處理好周邊關系與大國關系,這是很緊迫也很棘手的矛盾。
第三,維護南海權益與維護我同有關争端國雙邊關系穩定的矛盾。南海對于我國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當前我國在南海的維權意識更加強化、維權手段日益創新、維權能力不斷提升,而我南海維權必然影響到與争端國的雙邊關系穩定,如何妥善處理好這個矛盾将關系到南海地區的穩定和長治久安。
第四,我國國内日益擡頭的民族主義傾向與繼續實施“韬光養晦”戰略方針之間的矛盾。伴随着我國綜合國力的快速提升、海洋領土争端的激化等因素影響,我國國内民族主義傾向日益擡頭,我國政府決策的回旋餘地和運籌空間變小。與此同時,我國正處在“将強而未強”的特殊發展時期,區域内外國家對我國戰略猜疑上升。在有關邊疆領土問題上保持必要的、理性的自我克制,符合我國戰略利益需要。(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 吳士存)
//www.haina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