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南海的多事之秋,在未來10年,這一“多事之秋、多事之海”的态勢可能将繼續延續。縱觀當前南海形勢,呈現出五個顯著特點:
第一,南海正從争議偶發地區向争議易發、争議頻發、争議常态地區轉變。
第二,南海局勢從總體可控向有限度可控演進。特别是伴随着在南海問題上美國因素、東盟因素的進一步凸顯,南海局勢的變數顯著增加,南海局勢從有序滑向無序的苗頭已初步顯現。
第三,南海争議國各執己見,以“自我意願”代替“共同意願”的态勢漸漲,南海危機管控方式向不健康的單邊方向發展的勢頭開始顯現。
第四,南海地緣政治競争和軍備競賽加劇,大國戰略博弈和小國戰術博弈交織互動影響,利益矛盾錯綜複雜,引發南海地區擦槍走火的擔憂在增加。
第五,南海問題政治、外交、法理論戰常态化,我妥善處理南海争議問題的空間和回旋餘地變小,複雜性和難度進一步增加。
伴随着美國強化亞太戰略,以及區域内外争端國和非争端國互動等衆多因素的影響,未來南海問題将向什麼方向演變呢?我認為将呈現五個走勢:
第一,南海争議的表現形式由主張争議逐漸演變為實際管轄争議。南海争議問題已由單純的外交鬥争轉變為政治、外交、法理、資源、軍事等領域的全方位較量。
第二,南海問題的多邊化、國際化和複雜化态勢進一步凸顯,我國面臨的南海問題多邊機制解決的壓力日益加大。東南亞某些争議當事國謀求“抱團對華”和“拉美制華”、美國從“有限介入”轉變為“高調介入”、某些域外大國如日本、印度等追随或呼應美國亞太戰略調整、加之衆多跨國石油公司在南海地區從事油氣資源開發活動,成為了南海問題國際化的重要影響因素。
第三,南海問題将成為我國多邊外交法理鬥争的新熱點。我國在南海問題上面臨的國際輿論被動态勢短時間内難以得到根本扭轉。目前國際會議場合基本上形成了“談亞太必扯中國,論安全必涉南海”的定式。在國際輿論“拉偏架”的情形下,中國往往成為了被責難、被攻擊的對象。
第四,随着美國加強在南海地區前沿軍事部署和南海區域軍備競賽的加劇,我國寄希望于通過保持自我克制來達到維護南海和平穩定的目的,日益顯得力不從心。
第五,南海問題在我國總體外交中的地位不斷上升,将是我國今後不得不長期應對的重大外交問題。
為了維護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維護周邊地區穩定以及最大限度地維護我國南海權益,未來10年我國在南海處于大有可為的關鍵時期。與此同時,我國必須妥善處理好四對矛盾。
第一,美國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與我國南向争取海權的矛盾。中美南海之争的本質是“海權之争”,而潛在的海權轉化為現實的海權,就是對商業通道的控制,這将是今後中美戰略博弈的主戰場。
第二,在南海問題上統籌處理大國關系和周邊關系的矛盾。對我國總體外交而言,大國是關鍵,周邊是首要。中美關系是我國最重要的雙邊關系,而中國-東盟關系是最重要的周邊關系。我國在南海問題上如何統籌協調、妥善處理好周邊關系與大國關系,這是很緊迫也很棘手的矛盾。
第三,維護南海權益與維護同我有争端國雙邊關系穩定的矛盾。當前我國在南海的維權意識更加強化、維權手段日益創新、維權能力不斷提升,而我南海維權必然影響到與争端國的雙邊關系穩定,如何妥善處理好這個矛盾将關系到南海地區的穩定和長治久安。
第四,我國國内日益擡頭的民族主義傾向與繼續堅持“韬光養晦”戰略方針之間的矛盾。伴随着我國綜合國力的快速提升、海洋領土争端的激化等因素影響,我國國内民族主義傾向日益擡頭,我國政府決策的回旋餘地和運籌空間變小。與此同時,我國正處在“将強而未強”的特殊發展時期,區域内外國家對我國戰略猜疑上升。在有關邊疆領土問題上保持必要的、理性的自我克制,符合我國戰略利益需要。如何平衡這對矛盾,将是新一代中國領導人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
總而言之,我國和平發展的機遇仍然可期,關鍵是周邊不能亂。如果周邊亂了,我們的機遇似乎就難以維系。我們要妥善處理好中俄、中國-東盟、中日、中印四大周邊關系,同時要統籌管控好黃海、東海、台海和南海四個海上方向的潛在沖突和現實争議。
吳士存(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
國際先驅導報 2013年1月4日——10日//www.haina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