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蔣安傑 1月18日,由中國海洋法學會、北京師範大學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北京師範大學海洋法律與政策研究所聯合舉辦的“國際海洋判例學術讨論會暨海洋法律與政策研究所揭牌儀式”在北京師範大學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高銘瑄學術報告廳舉行。 揭牌儀式上,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曹衛東、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高之國、北京師範大學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暨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院長趙秉志緻辭,包括台灣地區在内的國内部分高校以及研究機構的海洋法專家出席會議,四位專家發表了國際海洋判例解讀報告。 趙秉志院長指出,構建海洋強國已經成為新時期我國和平發展的重要戰略目标,在和平解決國際争端成為當今國際社會糾紛解決主流方式的背景下,未來的國家間競争,絕大部分都要以法律鬥争的形式來解決。因此,加強海洋法律事務人才培養,就成為時代賦予法學教育工作者所義不容辭的責任。趙院長表示,北京師範大學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海洋法律與政策研究所成立之後,将依托北師大這一百年學府深厚的學術底蘊,為實施北師大所承擔的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工作,廣泛開展國際國内合作交流,從國内乃至世界範圍内聘請一批資深海洋法研究人員和實務界人士擔任研究所的顧問和研究員職務,大力推進海洋法律人才培養工作,同時進一步加強與政府實務部門的合作,使科研成果為國家政策制定提供實質性的智力支持。 曹衛東副校長、高之國所長、趙秉志院長共同為“北京師範大學海洋法律與政策研究所”揭牌,北京師範大學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國際法學教研中心主任張桂紅教授主持,這是北京師範大學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在國際法研究領域邁出的重要一步,是建設國内一流國際法學科的一個重要嘗試。 國際海洋判例研讨會的主要議題是對近年重要的國際海洋判例開展解讀與分析。清華大學教授張新軍、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高健軍、台灣海洋大學教授高聖惕、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趙英軍四位專家分别就國際法院、國際海洋法法庭和仲裁庭所判決的四個同時涉及海洋島嶼主權歸屬和海洋劃界的案例對國際海洋劃界争端案例進行了深入解讀。 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高之國所長分别對兩位教授的報告做了點評,并根據親曆案件審判的體會重點對孟緬大陸架劃界案争端的判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國際海洋法法庭的判決充分地照顧到了孟緬兩國的海洋利益,判決結果相對來說是比較公平的,但也有若幹不盡人意之處,比如,法庭對兩國之間的1974年和1980年的協議性質的認定問題,劃界争議中的重要島嶼聖馬丁島的國際法地位問題等。 會議期間,全體與會專家和學者還一同赴國家圖書館參觀了“南海及釣魚島文獻展”,全面接觸了國内此前尚未公開展出的有關南海和釣魚島的一些珍貴文獻,對于南海和釣魚島主權屬我的曆史依據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台灣海洋大學教授高聖惕全面深入地介紹了國際法院關于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兩國之間的“白礁案”判決中所涉及到的諸多國際法規則的理論與應用問題,高教授強調了關鍵日期之選定、原始權利名及其舉證責任之歸屬等一系列問題在國家取得領土主權方面的意義。 北京師範大學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副教授趙英軍就厄立特裡亞與也門領土争端和海洋劃界案做了解讀,針對仲裁庭對該案的裁決,分析了與該案有關的占有地保有原則、實效控制行為、區域性法律傳統等理論問題。 中國海洋法學會秘書長、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張海文總結發言時,高度評價了四位專家的分析報告;特别列舉了近年來涉及島嶼領土主權歸屬與海域劃界的一些判例,強調指出,其中一些判決中,關于特定的海洋劃界方法的選用及其法律依據的解釋之間,存在着一些比較缺乏說服力或難以自圓其說的現象,建議學者們有必要就這些實踐是否切實符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74條和第83條所确定的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劃界應得到公平解決的原則的問題開展深入探讨和研究。 關于孟緬大陸架劃界争端的解讀 本報訊 記者蔣安傑 實習生白雪1月18日,在中國海洋法學會、北京師範大學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北京師範大學海洋法律與政策研究所聯合舉辦的“國際海洋判例學術讨論會”上,清華大學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張新軍教授做了“孟加拉國和緬甸在孟加拉灣海域劃界争端案解讀”的主旨發言。 張新軍教授說,孟加拉國和緬甸在孟加拉灣海域關于大陸架的劃界問題是一個由來已久的國際海洋争端問題。2009年10月,孟加拉國要把與緬甸的海域争端提交《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附件七規定下的仲裁法庭仲裁,遭到緬甸拒絕,緬甸盡管不同意孟加拉國提出的通過《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附件七規定下的仲裁法庭仲裁兩國之間的海域争端,但是提議通過法庭裁決解決争端,緬旬的提議得到了孟加拉國的同意。國際海洋法庭于2009年12月正式受理了該案,并于2012年3月14日對緬孟兩國的海域争端案做出最終裁決。 張新軍教授介紹,緬甸一度對國際法院對200海裡外大陸架是否有管轄權提出異議,但後來撤回了。實際上,在管轄權問題上,孟緬兩國均為《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締約國,均未對海洋劃界問題的管轄權做出排除,兩國最終合意選擇國際海洋法庭作為管轄機構使得這裡的管轄權問題産生了兩種可能的理解:一種是兩國基于各自單行的國際法條款選擇了同一機構作為争端的主管機構;另一種則是國際海洋法庭根據特定條款行使對兩國海洋争端的管轄。 兩國也提交了于1974年和2008年分别達成的相關協議,其中緬甸提交的内容是雙方談判内容的部分,不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協定,而孟加拉國方面提供的協議則信息比較詳盡,應該認定為有法律效力。當然法庭最終裁定其不具有法律效力,實際上相當于對雙方協議的直接否定,應該來說是一個欠妥的做法。 判決規定孟加拉國軍艦,政府船舶和核動力船隻僅能在聖馬丁島附近以“無害通過”的形式航行;認同了等距離線方法在200海裡外大陸架的劃界問題中的有效性。同時法庭認為公約第76條第4款的的内容,法庭擁有最後的解釋權。 法院最終判決兩國在孟加拉灣上的大陸架邊界在200海裡外繼續沿215度線向外延伸,在實體上支持了孟加拉國的主張,但在總體上來說,這是一個比較公正的判決,雙方也接受這一判決結果。 關于哥尼海洋劃界争端的解讀 本報訊 記者蔣安傑 實習生白雪1月18日,在中國海洋法學會、北京師範大學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北京師範大學海洋法律與政策研究所聯合舉辦的“國際海洋判例學術讨論會”上,中國政法大學國際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高健軍教授做了“尼加拉瓜訴哥倫比亞領土及海洋争端案解讀”的主旨發言。 高健軍教授介紹,哥倫比亞與尼加拉瓜之間的關于兩國在大陸架劃界主張的重疊區域的幾個島嶼的争端持續了将近11年的時間。2011年11月,國際法院最終對該案作出判決,将位于加勒比海上的7個争議島嶼判給了哥倫比亞,尼加拉瓜主張均分重疊大陸架的劃界方案沒有得到法院的支持,但哥倫比亞雖然獲得了7個争議島嶼,其實際控制的海域面積反而有所縮減。我們可以從此案的審理和判決中發現一些意思的問題。 首先,關于兩國1928年所簽訂的協議的效力問題,法院認為1928年條約解決了部分島嶼的主權問題,不存在主權争議,實際上就否定了尼加拉瓜均分重疊大陸架的主張。其次,在主權問題方面,有争議的海洋地物是否能夠被據為己有,哥尼争端中的,隸屬尼加拉瓜的基塔蘇埃尼奧實際上是一個在高潮時永久沒于水下的島礁,其在海洋争端中的國際法效力有待商榷。但争議雙方如果有已存的條約協議對此作了規定,一方保持占有或對其付諸了實施行為的,應當對其主權歸屬更有發言權。實際上,海洋地物所産生的海洋權利應該根據多種因素集合考慮,比如海域的地理環境,是否會截斷大陸架的劃界線等。 最後,在本案中法院最後判決實際上采用的是加權等距離線和比例失調檢驗的方法作出的劃界方案,加權等距離線實際上規避了因有争議的海洋地物在劃界中可能截斷劃界線的問題;而比例失調檢驗的意義在于在劃界中盡可能追求一個公平結果,當然,這個“比利失調”本身就是一個模糊概念,關乎雙方利益的大陸架劃界線和其控制的海域面積的比例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屬于失調并沒有一個确定的标準。 張新軍教授指出,這個案件也給我們帶來了一些思考,這些主要存在于國際法院對一些海洋争端案件的管轄權,領土争端中一方的實施行為的國際法意義和對案件的裁判所帶來的影響以及大陸架劃界所使用到的等距離線,調整方式和比例失調檢驗等方法的改進和完善。 從白礁案看國家領土主權之取得 本報訊 記者蔣安傑 實習生白雪1月18日,在中國海洋法學會、北京師範大學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北京師範大學海洋法律與政策研究所聯合舉辦的“國際海洋判例學術讨論會”上,台灣海洋大學高聖惕教授做了“馬來西亞訴新加坡白礁、中岩礁和南礁主權案解讀”的主旨發言。 高聖惕教授指出,最新的判決會将國際司法機關先前處理相類似案件的判決當中所證明的法律規範,全部的再加以使用,換言之,越是新的判決,在當中越能涵蓋越多的判決先例。從白礁案這個案子,作者研究認為,國家領土主權主張的條件可以考慮以下七個方面,關鍵日期之選定,原始權利名義之歸屬,舉證責任之歸屬,如何證明具有原始權利名義與舉證責任之轉換,原始權利名義之主張是否合乎國際法?可資确認原始權利名義的曆史證據,以及原始權利名義是否因為曆史事件無法延續。這七個方面進行講解。 所謂的關鍵日期,在白礁案這個案子當中的叙述是争端形成之日,這個日期的決定,對于訴訟之成敗有關鍵性。因為在此日期之前,原被告國的相關作為,可被法院當成是該國針對相關領土建立主權的行為,或是确認主權的行為而在此日期後,原被告國的相關行為,則不為法院考量。換言之,在該日期之後的原被告國的行為,對于系類争端的權利主張并無意義。 原始權利名義的歸屬。馬新兩國對于白礁的主權歸屬各有主張,馬主張擁有原始權利名義,新則主張白礁為無主地,因而馬不能主張原始權利名義。高聖惕教授認為,本案的法律問題可以簡化為兩個問題,是否馬國可以證明是原始權利名義,是否新國可以證明,當英國皇室的使者開始在白礁建造燈塔的時候,曾經才去合法的占領白礁的作為。 舉證責任之歸屬,高教授認為,舉證責任之所在,白素之所在。因此在訴訟過程中最好舉證責任落在對方肩上,而非己方最後,高聖惕教授以南海問題為例,指出南海問題的解決,需要兩岸的共同的努力,另外,他也提出了自己的問題,就此問題的解決上,面對南海諸國,怎樣做好連接兩岸的溝通工作,使得兩岸所有的曆史資料與法律事實得以交流合作與南海國家展開談判,例如,如何處理海峽兩岸的不同階段帶來的舉證責任,關鍵日期的選定等問題。 厄立特裡亞與也門領土争端和海洋劃界案 本報訊 記者蔣安傑 實習生白雪1月18日,在中國海洋法學會、北京師範大學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北京師範大學海洋法律與政策研究所聯合舉辦的“國際海洋判例學術讨論會”上,北京師範大學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副教授趙英軍做了“厄立特裡亞與也門領土争端和海洋劃界案解讀”的主旨發言。 趙英軍副教授介紹,由于紅海的豐富的漁業資源以及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在厄立特裡亞獨立之後,領土争端的問題也是此起彼伏。 在此問題上,1918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解體之前,擁有這些争端島嶼的主權,奧解體之後,1923年簽訂的洛桑條約,土耳其放棄它在紅海地區的領土,之後這些群島的領土歸屬不明确。1993年厄立特裡亞正式的宣告獨立,雙方曾就哈尼什的群島主權問題進行交涉,但沒有任何的成果。進入1995年雙方的矛盾升級,爆發了武裝沖突。1996年5月21日也門與厄立特裡亞簽署了将争端提交給常設仲裁法院仲裁的原則協議,1996年10月3日,兩國又簽署了仲裁協議。1998年10月9日,仲裁法院做出了第一階段的仲裁裁決,裁決兩國的争端範圍和島嶼的主權歸屬。1999年12月17日做出了第二階段的仲裁裁決,劃分了兩國的海域疆界雙方的基本主張對奧斯曼土耳其解體前對該群島擁有主權并沒有異議。 此外,仲裁庭對也門提出的證據本身具有疑問,進一步對在本争端中适用的戰友地保留原則也提出了異議。仲裁庭闡述了也門的主張的曆史性主權不是形成中的權利,而是已經确立的權利,不是事實上的占有的問題,而是一個法律的問題。 趙英軍副教授認為,這個案子所體現的問題點包括,區域性的法律傳統,在第一階段,仲裁庭考慮伊斯蘭法律的必要性,其中涉及國家主權的部分,毫無意外的厄立特裡亞作為彌補其損失的一種方式加以利用,雖然雙方都利用了漁業這一争議,以試圖說服仲裁庭認同其各自對領土和海域的主張,漁業根本就不是雙方的主要争端。回歸原則,主張在古代擁有主權,則新成立的國家自然繼承了主權,獲得曆史泉源。 仲裁庭沒有支持也門的主張,本案中仲裁庭強調的是曆史性權源的中斷。實際控制,曆史性權利權源與實際控制,仲裁庭在限定的條件下采納了對能夠提供證據的表明實際和有效占有的原則,這就意味着,在有關主權和領土的問題上,可能産生曆史性權利,和顯示中實際控制的矛盾。 背景資料 北師大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多位教師與國家海洋局戰略研究所、外交部條法司、邊海司等實務部門合作,承擔了近二十項海洋法課題的研究工作,其中很多研究成果都為國家和政府部門制定海洋法律法規和政策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持。例如,張桂紅教授承擔的世界各國海洋立法資料編譯整理工作,為國家進行海洋立法和海洋法研究提供了非常寶貴的權威性參考資料。 趙英軍、廖詩評兩位老師承擔的釣魚島法理研究課題,分别對諸多涉及釣魚島問題的日方檔案和國際條約進行深入研究,為揭示日本竊取我釣魚島的曆史事實、證明釣魚島主權屬于中國提供了充分的曆史證據和國際法依據屬于中國問題上的立場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廖詩評老師則受聘為外交部專門委員會擔任專家委員,為維護我國海洋權益獻計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