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張國)全國政協委員、海軍信息化專家委員會主任尹卓少将提出,我國應依據國際法加強南海的海上搜救能力。他說,這關系到我國的國際形象和大國地位,也事關我國履行國際義務的能力。 尹卓說,南海是遠東至東南亞、印度洋航線上的必經之路,這條航線的航運貿易量占全球三分之一,原油航運量占全球二分之一。每年經過的各類船舶超過4萬艘,平均每天超過100艘。随着我國與東盟、歐盟、中東等地貿易的增長,經過南海的船舶、航班将進一步增加。這些船舶、航班在南海的航行安全,是我國履行國際海上搜救責任的一件大事。而且,我國常年在南海海域作業的漁船約兩萬艘,從業人員達到20萬。 尹卓說,南海海域廣闊、氣候惡劣、水深礁多,航海保障設施基礎薄弱,海上搜救難度大。2012年,海南省各級海上搜救中心接到海上報警事件110宗,涉及遇險人員504人,成功救助481人,搜救任務十分繁重。南海中部海區距岸太遠,以華南沿海和海南為基地的搜救設施,難以對南海海域實現有效覆蓋。“現在我們履行搜救責任的形勢非常嚴峻。” 在今年的政協提案中,尹卓建議我國全面加強南海海上搜救的“頂層籌劃”,由交通運輸部、農業部、國家海洋局等多個部門按照國際搜救責任區的劃分,統籌規劃海上搜救能力建設。 他還建議啟動南沙相關島礁碼頭機場的建設,使之成為海上搜救船舶、飛機停靠的前沿基地。在西沙群島建設中,也要考慮國際海上搜救能力的需求,可在西沙設立南海海上搜救中心。 此外,尹卓認為,為了履行國際義務,我國還應積極與南海周邊國家和地區開展海上聯合搜救演練。
//www.haina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