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綜合報道】2013年3月14日,“亞洲時報”網站刊登文章《日本菲律賓為利益結盟(Japan and Philippines align strategic interests)》,文章分析了日本與菲律賓加強雙邊軍事合作、經貿往來、建設戰略夥伴關系的現實做法、基本動因、主要影響和未來走向,現将文章主要内容編譯如下:
日本和菲律賓近期開展安全合作,複興戰略夥伴關系。日本入侵菲律賓70年後,東京宣布向菲律賓海岸警衛隊捐贈10艘新巡邏艇,每艘造價1100萬美元,将雙邊關系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月22日,日本與菲律賓在馬尼拉進行了外交官和海軍高層會晤,商讨在中國南海進行軍事安全、反海盜、漁業和海洋科學研究等合作問題。
戰略因素促使兩國達成雙邊協定:一是都與中國存在領土主權争議,二是菲律賓政府緊盯國内政治和經濟利益。
安倍第二次任首相後,日本正在享受美國重返亞太的戰略,加之馬尼拉渴求地區聯盟加強國防實力,所以在東京的戰略重組中占據了一席之地。
日菲聯合是對北京在東海和南海自信的反應,中日釣魚島争端已經成為地區安全新熱點,日本宣稱遭到中國軍艦火控雷達的照射。經過幾周的海上對峙後,中國已經實際控制了菲律賓号稱擁有主權的富含油氣資源的黃岩島。
2013年1月,日本外相與菲律賓外交部長在會談中表達了對中國自信的“共同關心”。菲律賓政府表示,為平衡中國在亞太的力量,将堅定地支持日本修改和平憲法,菲律賓總統阿基諾表示強大的日本可以挑戰中國的地區威脅。
專家認為新巡邏艇将在18個月内交付,提升菲律賓落後的海軍實力。雖然這些艦艇不能改變南海的力量平衡,但是能夠喚醒菲律賓的海洋領土意識,幫助日本實現在中國南海的戰略目标。裝備精良的菲律賓海岸警衛隊無疑将幫助日本在南海監視中國,對日本而言,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處理方式可能暗示在釣魚島問題上的态度。
同時,日本樂于看到菲律賓在主權争議問題上部署更多可用的艦艇,緻使中國海監機構在東海與南海之間分散注意力。加強菲律賓羸弱的海軍能力也有助于保護南海的航行自由,這對于日本海上交通有所幫助。
加強日菲夥伴關系也能有助于菲律賓将南海問題國際化,菲律賓一貫喜歡在對抗中國問題上尋求盟國的支持,包括美國這個傳統盟國。馬尼拉最近向國際仲裁法庭提交了與中國的主權争議問題,但是中國堅持隻有通過雙邊談判才能解決問題,并強烈譴責了菲律賓的行徑。
中國同樣察覺菲律賓構建日菲同盟的巨大威脅。日本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未來将對阿基諾政府的經濟發展産生巨大影響。雖然中國是東盟的最大貿易夥伴,但日本才是菲律賓最大的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額去年已達130億美元,同時也是菲律賓最大的出口市場和主要投資國,2012年,日本投資占據菲律賓所獲總額15億美元的35%。
與前任阿羅約總統不同,阿基諾不太願接受北京的誘惑,甚至取消了阿羅約與中國簽訂的一些合作項目。菲律賓也在快速償還北京的優惠貸款,同時日本在擴大對菲政府開發援助(ODA),支持阿基諾政府建設馬尼拉地鐵和機場等高額基建項目。日本還向菲南部棉蘭老島注入ODA資金,幫助阿基諾對抗菲最大的反政府組織“摩洛伊斯蘭解放陣線(MILF)”。日本是菲當局與“摩洛伊斯蘭解放陣線”和平談判兩大組織“國際監督小組”和“國際聯絡小組”的成員。
中國對日菲合作的态度将最終決定這種戰略合作的深度,同時,菲律賓國内因素也将決定日本的軟實力能施加多大影響,對馬尼拉而言,日菲雙邊關系已經從陳詞濫調和花言巧語發展到真正的軍事和經濟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