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兩天的紐約亞洲協會南海問題研讨會15号落下帷幕。與會者都贊同南海問題的底線是避免武力沖突。而就如何開啟對話化解争端,各方則有不同看法。 中國近來在南海問題上與鄰國的争端日益升溫,但各方在談判模式以及解決途徑上多無交集。15日在亞洲協會舉行的研讨會上,有學者指出南海一百三十多個島礁中,隻有十幾個可能存在開發價值。如果各方能縮小争端範圍,可能有助于開啟談判對話。 紐約大學教授孔傑榮(Jerome Cohen):“針對南海130多個島礁,我們應該有一個集體性的測量并且在當事國中達成協議,哪些島應該被視為真正的島嶼經濟區,稱得上大陸架,哪些島隻是一堆石頭,不能維持生命。事實上其中120多個島都隻能稱得上石頭,所占領海範圍不超過12平方英裡。如果能讓各方就此達成協議那麼也許他們可以開啟談判細節。” 不過孔傑榮也直言,談判可能無法最終解決南海主權争端,如不小心甚至有可能擦槍走火,因此這樣的情況下,國際仲裁也不失為一個可以考慮的途徑。 紐約大學教授孔傑榮(Jerome Cohen):“中國将發展成非常強大的國家。強國将無法忽視國際法,談判不會解決一些主權争端,比如西沙群島和釣魚島,而危險的就是被迫采取軍事行動。我認為中國對國際仲裁提議應該說當然我們會去,然後證明我們的觀點。告訴他們我們是正确的。” 也有學者指出,美國“重返亞洲”的高調姿态是導緻亞太局勢緊張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南海問題上,卷入的國家越少越好。 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黃靖:“我們現在第一要做的是把局勢穩定下來。在這個基礎上卷入的國家越少越好。就說這個國家可以起到監督的作用,保證解決問題過程中不會發生武力沖突,但是不應該過分卷入。” 為期兩天的南海問題國際研讨會由紐約亞洲協會和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主辦,來自中國、美國、新加坡和越南等國的學者就南海問題的起源、東盟在南海問題上的作用以及解決争端的途徑等議題展開深入讨論。//www.haina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