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不會在南海開戰
    2013年05月17日 10:16

原标題 [中美不會在南海開戰]

新華網北京5月17日電(記者 張免)澳大利亞“東亞論壇”網站13日刊登了題為《為何中美不會就南海問題開戰》的文章,着重就南海問題上的中美關系以及雙邊軍事交流的重要性進行了分析。文章指出,中美兩國不會就南海問題發生軍事沖突,兩國将保持一種合作與摩擦并存的狀态,并且軍事交流在雙邊互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下為文章主要内容: 早在華盛頓公布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之前,美國就已經開始在亞太地區加強部署攻擊性核潛艇,并與澳大利亞協商通過在達爾文港輪換海軍陸戰隊員,以此提升其在該地區的軍事态勢。其後,美國又在新加坡部署瀕海戰艦,同時還向菲律賓磋商增加駐軍事宜。 但這一系列動作并不預示着中美間将發生軍事沖突。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部隊在南海問題上表現得十分謹慎,而美國也盡量避免卷入中國在南海與其他國家的領土争端中。因此,在南海問題上中美發生軍事沖突的可能性很小。 另有一種可能是,中美兩國正尋求暫時的權宜之計,使雙方能夠在共同維護南海安全問題上達成一緻。奧巴馬政府多次強調,“亞太再平衡戰略”并非旨在牽制中國。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塞缪爾·洛克利爾上将在近日的講話中也提到,“有批評指出"亞太再平衡戰略"是一個牽制戰略,但事實并非如此……它是一個協同合作的戰略。” 然而,從中美軍事交流的曆史來看,中美間持續的戰略互疑導緻雙方在共同維護南海安全問題上進行合作的可能性降低。此外,不斷增強的區域主義也是造成這一結果的另一誘因。 因此,比上述兩種情形更具可能性的是,中美兩國将保持一種合作與摩擦并存的狀态。在此種狀态下,雙方通過“東亞峰會”、“東盟加八國防部長會議”以及“東盟海軍司令擴大論壇”捍衛各自的國家利益。與此同時,中美也進行雙邊互動來保障雙方的共同利益。中美間已經建立起“防務磋商會談”、《海上安全磋商協議》和“防務政策協調會談”三種雙邊對話機制,五角大樓也長期緻力于通過以上方式與中國保持交流暢通。 一方面,這些多邊對話機制未能更多地展現中美間的軍事關系,兩國軍事交流在合作與停滞中不斷循環。這也意味着不能将中美軍事交流從雙方政治和戰略環境中單獨抽離出來。 另一方面,中美兩國已經受益于上述的溝通渠道。首先,兩國持續國防高級官員之間的交流,并定期進行防務磋商會談;其次,雙方繼續開展在《海上安全磋商協議》框架範圍内的工作組級别讨論,并達成“七項共識”。再者,2009年“無暇号”事件後中美間并未發生嚴重的海上沖突。除此之外,上述對話機制也促進了中美軍方高層間的交流,首次将戰略安全對話作為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的一部分,并就設立新的工作小組起草雙方軍事交流框架達成協議。 盡管中美之間存在着摩擦,但由于兩國都非常清楚軍事交流在雙邊互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所以雙方依舊會繼續加強互動。如果脫離雙邊交流,将會産生中美互不信任的風險,從而對兩國雙邊關系造成巨大影響。然而,雙方的戰略互疑也有可能因為缺少軍事透明度而持續下去。總之,在南海問題上中美關系應被描述為合作與摩擦并存,而非權宜之計下的合作關系,更不會發展成為最壞的軍事沖突。 (本文作者系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國防軍事學院名譽教授卡萊爾·塞耶。此文觀點于2013年3月在美國亞洲研究協會年度會議上首次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