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題:研究稱中國少數民族祖先商周時期已開發管轄南海 11月5日,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點項目《駱越方國研究》成果新聞發布會曁駱越文化研究學術研讨會在中央民族大學舉行。該項目負責人、著名壯侗語族民族曆史文化學家、中央民族大學原副校長梁庭望教授向媒體表示,早在商周時期,我國壯侗語族民族(包括壯、侗、布依、黎、傣、水、仫佬、毛南等民族)的共同祖先駱越人,已建立起中國嶺南地方政權“駱越方國”,并根據中央王朝的指令,開發和管理嶺南和南海。 梁庭望教授說,駱越方國建立于商代中後期(公元前1300年前後),其政治中心在今廣西南甯市範圍及周邊,都城在南甯市北郊武鳴區碼頭鎮到駱越鎮(地圖标為陸斡鎮)一帶。駱越方國地域廣大,包括廣西西江以南,廣東西南部,海南島,南海的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等中國島礁及相關海域,一度管理到交趾和九真。周宣王(公元前782—827年)時期,駱越方國即已受周朝之命,負責開發和管理嶺南和南海。駱越方國開發嶺南和南海成績斐然,創造了繁榮的稻作文化,留下了輝煌的花山岩畫,培育了聞名世界的合浦南珠等。 《駱越方國研究》前後曆經八年時間,在梁庭望教授的帶領下,凝聚了中央民族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邊疆史地研究所、民族文學研究所、廣西大學、廣西民族大學、廣西社科院、廣西博物館等單位衆多專家學者的心血,得到了中央和國家有關領導和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有專家評論,該項目成果具有重要的曆史價值和現實意義。 中國社會科學院邊疆史地研究所原所長厲聲、中央民族大學黨委副書記刀波等有關專家和領導出席新聞發布會。 據悉,該項目總負責人梁庭望教授是我國德高望重的壯族研究學者,年屆80高齡,長期從事壯族曆史文化研究,系中央民族大學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學院教授、博士生生導師,半個多世紀以來,先後出版了專著、合著65種,發表論文360多篇。代表著作主要有《壯族》《壯族文化概論》《中國民族百科全書》第10卷(壯族、黎族、仫佬族、毛南族、京族卷)和第11卷(侗族、布依族、水族、仡佬族卷)《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史》《中國詩歌通史·少數民族卷》《中華文化闆塊結構與中國文學關系研究》《漢族題材少數民族叙事詩譯注》(叢書)等。
//www.haina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