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着,南海博弈凸顯中國智慧
    2017年01月10日 09:30

原标題:沉着,南海博弈凸顯中國智慧 2016年對于南海問題是不平靜的一年。菲律賓南海仲裁案所謂最終裁決的出爐,成為2016年度乃至2009年以來南海問題發展的“大轉折點”。 建立在菲律賓阿基諾三世政府非法行為和訴求基礎上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7月12日就涉及領土主權及海洋劃界等仲裁庭本無管轄權的事項作出了非法無效的所謂最終裁決。對此,中國政府多次鄭重聲明,菲律賓單方面提起仲裁違背國際法,仲裁庭對此案沒有管轄權。仲裁庭裁決是非法無效的,中國不接受,不承認。 在裁決公布之前,國際社會幾乎沒有誰會否定,仲裁裁決将加劇南海形勢的緊張升溫。但出乎美日等部分國家意料的是,南海形勢卻從所謂最終裁決之前的“山雨欲來風滿樓”演變為之後的“風平浪靜”。這種出乎意料的結局,體現了中國“冷靜”、“理性”和“包容”的外交智慧。 首先,中國保持了足夠的“定力”,始終未曾改變“不接受、不參與”的立場,并且不可能去承認和執行所謂最終裁決結果,更未采取破壞地區和平穩定的舉動,而是以超乎尋常的冷靜和理性,通過政治、外交、法律等諸多方面的努力,有理、有節地駁斥了仲裁裁決。 中國第一時間發布了《關于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聲明》《關于對南海仲裁案仲裁庭所作裁決的聲明》和《中國堅持通過談判解決中國與菲律賓在南海的有關争議》白皮書,系統而有節奏地重申了中國對南海的權益主張,并再一次揭示中菲南海有關争議的本質,從法理和曆史的角度對仲裁案及其裁決進行了有力駁斥。中方正當立場得到來自近120個國家和240多個不同國家政黨的理解和支持。 其次,面對圍繞仲裁的紛争與炒作持續升溫的局面,中國并未“躁動”,而是以理性、包容的态度,牢牢抓住中菲關系中經貿往來、合作共赢的“主旋律”,竭盡所能,促使菲政府重回雙邊談判正确軌道,也促進了南海局勢和中菲關系的穩定。 經過努力,中菲關系實現了轉圜,兩國圍繞南海問題的沖突和對立明顯纾緩。特别是經過中國的積極運籌,菲律賓杜特爾特政府摒棄了阿基諾三世時期在南海問題上的“固守”政策和對抗性思維,突出強調中菲在南海擱置争議、合則雙利,為中菲兩國推進南海油氣聯合開發、海上執法部門交流、漁業資源開發與養護等領域合作創造了更為寬廣的空間,也為南海形勢的“降溫、去火”創造了機遇。 最後,中國透過冷靜和理性的思考,精準地把握住了決定南海問題發展的地緣政治博弈主脈絡,在有效防止美日等域外國家借機炒作南海問題的同時,受到了東盟國家的認同和支持,并再次與東盟國家就未來管控南海形勢、促進争議解決明确和擴大共識。中國與東盟十國外長在老撾發表聯合聲明,再次明确“由直接有關的主權國家通過友好磋商和談判,以和平方式解決它們的領土和管轄權争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