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岩:菲律賓不再願做南海“棋子”
    2019年03月07日 15:25

菲律賓國防部長洛倫紮納近日提議,美菲兩國應評估重審68年前簽訂的《美菲共同防禦條約》,以防止因為美國在南海增加軍艦巡航的頻次,讓菲律賓卷入中美南海沖突中。此言一出立即引起國際輿論的關注,因為切中要害。 其實,早在去年12月,洛倫紮納就曾發表過希望廢除該條約的言論,據稱已指示菲國防部律師開啟審查程序,就該條約是否仍然符合菲律賓當前的國家利益作出評估。顯然,菲律賓防長此番表态清晰地傳遞了菲政府在此一問題上的立場:菲不想把自己綁在美國的戰車上,被美國在南海與中國抗衡中當做“棋子”。 以同盟及夥伴體系維持對全球秩序的主導權,是美國維護其霸主地位的一貫做法。菲律賓多年來一直是美國利用南海問題牽制中國發展、直接介入南海事務的重要抓手之一。但杜特爾特就任菲總統後極力修複菲中關系,加強兩國經貿、農業、旅遊等領域的合作,并一再重申南海争議問題應通過直接有關的主權國家友好磋商和談判解決。目前中菲兩國的良好合作關系來之不易,值得各方珍惜。盡管美國試圖利用《美菲共同防禦條約》欲把菲律賓再次拉下水,但菲政府明白:菲律賓輸不起,中菲關系也輸不起。 1951年簽訂的《美菲共同防禦條約》是冷戰的産物,并非對菲律賓完全有利。本質上是美國為了增強其在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存在,為菲律賓提供安全保障隻是順帶而為之。由于美菲在同盟關系中的不平等地位,美國在這一軍事同盟關系中一直起着主導作用,對該條約也擁有最終解釋權,所謂給菲律賓提供“安全保障”也僅是有限的象征意義。 冷戰後随着國際格局的轉變,美國撤出菲律賓的軍事基地,美菲同盟關系也一度停擺。近年來,随着地區内局勢的變化,美國恢複并強化與菲律賓的同盟關系,其目的一方面,是為了利用菲律賓作為南海聲索國的地位制造南海亂象,為其介入南海事務提供借口;另一方面,是為其加強在南海軍事存在提供依據。 近年來,美國在南海針對中國的“航行自由”行動越來越頻繁,并通過聯合軍演和鼓勵域外國家進入南海巡航,攪動已經趨穩向好的南海局勢,幹擾了當前南海形勢的穩定發展和“南海行為準則”磋商的良好氛圍。可以預見,未來美國針對中國的海上軍事挑釁可能會愈演愈烈,輔助以其他海上軍事行動制造新一輪南海危機,域内國家都對此保持警惕。 當前南海局勢趨穩向好,中國與東盟有關國家的海上合作不斷深化、政治互信不斷提升,以“南海行為準則”磋商為标志的地區海上規則構建也在加快推進。對菲律賓來說,中國是最大的貿易夥伴,中菲不斷鞏固和發展來之不易的兩國友好關系,加強對話與合作,共同維護南海的和平與穩定,才是符合本地區國家利益的不二選擇。(作者是中國南海研究院海洋法律與政策研究所所長)

//www.haina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