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題:克裡訪華将強硬談南海 世界警察強推“航行自由” 動了。”
“世界警察又出動了。”美國fitsnews新聞網14日對美國日前發出在南海派航機闖入中國島礁12海裡範圍内的計劃這樣感慨。在中國外交部要求美方“謹言慎行,不得采取任何冒險和挑釁行為”後,美國國務院負責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拉塞爾稱,美國緻力于南海地區的航行與飛越自由,在克裡國務卿本周末訪問北京時,美方要讓中國對此“毫無疑義”。
近來,面對中國經濟和外交上的崛起,美國官員、議員和學界躁動不斷,企圖用展示武力的方式,向日本和菲律賓等“小跟班”宣示自己“老大”地位并未動搖。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許利平14日對《環球時報》表示,南海地區總體穩定,不影響航船通過,美國沒理由插手。美國艦機如進入中國島礁12海裡範圍内就是直接侵犯中國領土主權,美方最好不要觸碰中國的底線,否則一旦擦槍走火,美國必須要承擔責任。
美國将在南海維持最強大軍事存在”
克裡訪華将在南海問題上采取強硬立場”。路透社14日稱,在美國國務卿16日開始訪華前,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拉塞爾13日在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一場聽證會中表示,克裡與中方會談時,将申明美國将确保南海“航行自由”,并要讓中國對此“毫無疑義”。報道引述拉塞爾的話稱,克裡将警告中國,在南海争議島礁填海造地會對地區穩定及中美關系造成不利影響。這些将是此次中美高層會晤中最具争議性的話題。路透社稱,克裡此行旨在為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及習近平主席訪美行程做鋪墊,但中美越來越多的戰略對抗意味着這些話題将占據主導地位。
美國國會近日一系列會議幾乎都把抗衡中國作為話題,參議院12日以奧巴馬政府沒有強硬對待人民币彙率問題為由,否決了授權簽署TPP的貿易促進權法案。13日,美國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就南海問題舉行聽證會。這次聽證會在參議院一個中等大小的聽證廳舉行,《環球時報》駐華盛頓記者到達時,聽證廳幾乎已經坐滿。除了參加聽證會的議員和政府官員外,還有衆多美國學者和各國駐美記者,尤以日本記者居多。
聽證會由參議院外委會主席、共和黨議員科克和民主黨外委會首席參議員卡丁主持。拉塞爾在聽證會上稱:“我們的策略和行動,都是為了保護規則。我們緻力于保護美國的國家安全和利益,吓阻侵略和防止脅迫。”不過,拉塞爾仍然強調,美國優先考慮外交手段來應對南海問題,美國不支持任何一方在南海有争議海域的造地工程。
美國國防部主管亞太安全事務的助理部長施大偉顯得更強硬。“美國将在南海維持最強大軍事存在。”“美國之音”引述施大偉的話稱,“美國國防部在這一地區采取支持美國外交的有力戰略,這個戰略的基礎是加強我們的盟友和地區夥伴盡可能争取自己利益的能力、并保證美國繼續在這一地區維持最強大、最醒目的存在,确保美方能夠做出必要的行動。”對于《華爾街日報》有關軍方派艦機進入中國南海島礁12海裡海域,施大偉稱對此不作評價,但相信中方已密切關注“美國在南海的自由航行行動,美國會繼續在海空行使這一權利。”
美國一些智庫也主張對華強硬。新美國安全中心亞太安全項目資深主任克羅甯在聽證會上稱,美國對亞太的外交政策也應該有強硬的軍事力量作為支撐:“我們不應該害怕強硬,即使是要一拳打在中國的鼻子上……我們可以和他們針鋒相對,因為我們有能力這麼做。”
美國國防部亞太事務發言人普爾13日表示,美國“自由航行計劃”由來已久,每年都會公布報告,美國将繼續這樣做。至于美國海軍何時去何處海域,他說,五角大樓不會公開讨論内部計劃。所謂“自由航行計劃”,是美國政府1979年制定并開始實施的,美國每年向一些國家宣布限制措施的區域派遣海軍艦船和軍機,以顯示不接受這些國家的權利主張。“美國之音”稱,美國2014年“航行自由行動”對包括中國在内的19個國家的領海主張“提出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