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學者批安倍亞洲政策“不平衡”為留任不惜借南海“挑事”
    2015年07月08日 14:46

原标題:日本學者批安倍亞洲政策“不平衡”為留任不惜借南海“挑事” 5日在北京舉行的一場國際關系學術研讨會上,兩名日本學者對安倍晉三政府的對外政策、尤其是對亞洲鄰國的政策表示憂慮。 安倍政策不利于鄰國 “我很擔心安倍在亞洲的政策,”日本櫻美林大學東北亞綜合研究所教授谷口誠說,“因為他的政策不平衡,對美國有利,但不利于亞洲鄰國。” 谷口現年85歲,在日本外務省工作近40年,曾任日本駐聯合國大使等職務,卸任外交職務後從事國際關系研究。他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舉例說,安倍今年4月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時,“隻談日本與美國的關系,忘記了與中國、韓國等亞洲國家的關系。這不僅引發鄰國不滿,也令不少美國人擔心。” 日本廣島大學國際研究所副教授西田竜也在研讨會上發言時,批評安倍“在曆史問題上的說法和作為是很大的問題”。 “我必須批評他的曆史立場,”西田說,“比如,安倍曾說很難定義‘侵略’,給其他國家以他想推翻曆史定論的印象。又比如,他參拜了靖國神社,招緻亞洲各國和美國的憂慮。同時,安倍政府要求(日本)曆史書必須清楚說明釣魚島和竹島(韓國稱“獨島”)是日本固有領土。他的‘民族主義’立場反映在這些事上,在東亞、世界引發了不少問題。” “示硬”為保支持率 安倍2012年上任後推出貨币寬松、财政刺激和結構改革等一系列經濟政策,即所謂“安倍經濟學”。不過,經濟學出身的谷口說,對“安倍經濟學”,他“不是很樂觀”。 谷口認為,“安倍經濟學”成功與否,取決于日本與美國、中國等國家的經濟關系,“尤其是中國,日本的出口依賴中國經濟增長”。實際上,日本國内商貿、金融等領域時有要求安倍政府改善中日關系的呼聲。 既然如此,安倍政府為何要采取在南海問題上渲染和制造地區局勢緊張等不利于中日關系改善的動作呢?谷口分析,安倍把南海出現沖突、在領土問題上“示硬”等作為提高其支持率的“好機會”。借這些動作,他“試圖盡可能長時間地執政”。 谷口說,他多年倡導建立東亞共同體,近期試圖推動日本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呼籲由日本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與亞投行合作等。“我認為我們應該這麼做,但可能要等到中日關系更為緊密時才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