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美強硬政策将在南海适得其反 中國不會讓步
    2015年08月24日 08:46

原标題:學者:美強硬政策将在南海适得其反 中國不會讓步 悉尼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同盟21”項目研究員阿什利·湯曾德8月14日在澳大利亞《時代報》刊文稱,越來越多的官員和分析人士正在敦促奧巴馬政府針對北京在南海的潛移默化的戰略存在采取更加強勢的舉措。

文章稱,很多人希望華盛頓批準“航行自由行動”。這将允許美國戰艦以及飛機部署在中國人工島的12英裡以内。其他人正在呼籲華盛頓通過支持由東南亞國家組成聯盟,在沒有北京參與的情況下制定海上行為準則,對中國施壓。

此類舉措可能是對中國快速建造所謂的“沙土長城”的合理回應。的确,中國人工島可能很快就能夠支撐軍事行動,令北京能夠擴大其在南中國海重要國際運輸路線上的觸角。但強勢的美國政策将不會令中國讓步,并實際上有可能損害華盛頓的戰略地位。 理論上,美國海軍采取的航行自由行動将表明,華盛頓對防止北京利用其新的島嶼來限制外國軍事行動是嚴肅認真的。美國國防規劃者還希望,強大的力量展示将阻止中國繼續推進軍事化這些島嶼。

文章稱,不幸的是,這種方式很可能會适得其反。因為此類舉措将被北京視為一種軍事挑釁,而華盛頓卻無意采取這種挑釁。中國将幾乎肯定通過稱美國虛張聲勢予以回應。北京将有可能加緊利用無線電警告,讓外國海軍以及海岸警衛隊遠離其島嶼,而非遵從美國的要求。更糟糕的是,中國可能會開始調遣自己的船隻及飛機,攔截繼續在不可接受的距離行動的美國或其他地區力量。

美國将如何回應此類情況?美國不管是以看上去虛弱為代價容忍中國的蔑視,還是以發表更強硬的最後通牒并冒着引發沖突的風險做出回應。華盛頓都将發現自己處于一種艱難的境地,即劃了紅線,但無法在升級危機的情況下施行。

強勢的航行自由行動将引發中國最高領導層面臨無法忽視的國内壓力。對大部分中國公民而言,南中國海島嶼不僅是主權領土,還是中國民族尊嚴及其正在進行中的“結束百年國恥”的鬥争的象征。美國戰艦擾亂中國新設施的圖片将因此引發作出堅決回應的民族主義呼籲。

文章稱,在軍事方面也是同樣,強勢的美國行動将加強強硬路線者的影響,這些強硬路線者已經呼籲北京在南中國海建立防控識别區。這将有可能令軍用飛機和大炮永久駐紮在這些島嶼上,并前沿部署軍艦等。北京也許可能計劃軍事化這些島嶼。然而,即便是這樣,強勢的航行自由行動仍将不必要地給予北京采取行動的借口。

文章稱,華盛頓的強勢舉措将有可能隻會形成一個不完全的聯盟,這個聯盟的行為準則要麼會很沒什麼效力,要麼會受到北京的蔑視,要麼二者皆有。這個過程可能會進一步損害東盟的團結,而且仍将沒有執行該協議的切實可行的方式。

文章稱,針對中國在南中國海挑釁行為精心制定一個有效的回應是困難且十分令人沮喪的任務。但令北京變得更加大膽或引發地區緊張局勢的強勢政策是處理目前的挑戰的适得其反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