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題:專家:美兵臨南海前想清楚 假動作或引來真拳頭 南海一向被美國視為其太平洋戰略的一大突破口,美軍在南海頻繁展開“相關行動”本不足為奇。但是,美國《海軍時報》10月7日報道稱,五角大樓3名官員近日透露說,美國海軍已經做好準備,正等待奧巴馬政府的最後批準。英國《金融時報》8日更借一名美國官員之口,稱“軍艦将于中國在南沙群島建造的部分島礁周邊12海裡内水域航行,行動預計在未來兩周内展開”。盡管白宮拒絕就此置評,稱這些行動屬于“機密”,但這些消息還是再一次攪動了暗流洶湧的南海。 舊瓶新酒,美國因何對華發難? 在南海問題上,美國向中國喊話稱将抵近中國人造島礁12海裡以内已非一日,早在5月就有消息稱,五角大樓有意向中國人造島礁12海裡内派出飛機及艦船。5月20日,美國一架P8-A海神偵察機搭載CNN記者飛越中國人造島礁永暑礁上空,遭到中國海軍八次警告,一度将“美軍抵近12海裡内”推上全球關注熱點。然而,此後南海問題明顯降溫,6月中方宣布填海造陸工程告一段落之後,美方也不再提起抵近12海裡計劃,甚至到習近平主席訪美前夕,美國一家智庫聲稱獲取了中國軍事化人造島礁的衛星圖片證據,但這也沒有成為美國政府就此發難的新一個借口。 但美方立場近期陡然發生變化,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裡斯(Harry Harris)近來在公開的參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上以及閉門安全論壇上,都堅持美國應該在南海原來僅僅是水下暗礁的人工島嶼12海裡以内行使自由航行的權利。美國國防部長卡特(Ashton Carter)5月以來也一直要求白宮允許軍方采取更強硬的海事行動。10月6日,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斯威夫特(Scott Swift)在澳大利亞悉尼舉行的海事會議上發表措辭強硬的、明顯針對中國的講話。他稱,航海自由不是可以随便争奪的東西,這種行為非常惡劣,美國将保護南海的航海自由。
無獨有偶,10月7日,美國方面又有“消息人士”對媒體吹風,重提就黑客攻擊問題制裁中國企業的可能性。這一次,美方消息點名了三家中國大型國有企業,稱這些公司是美方指控中國軍官發動網絡攻擊的上述案件中未被點名的當事人,暗示這三家企業可能成為美國的制裁目标。 有趣的是,美國政府在談論海軍抵近中國南海島礁12海裡内和制裁中國企業兩項可能性時使用了幾乎一樣的措辭,稱二者“隻是美國工具箱中的一項工具”,而考慮到南海問題與網絡安全問題都是剛剛結束的習近平訪美行程中懸而未決的主要問題,習近平告别美國以後,美方似乎等到了“敲打”中國的機會。 很顯然,如果美國真的選擇在中國人造島礁12海裡内海域舉行“演習”,勢必将引發中方強烈反應和随之而來的一系列嚴重後果,眼下美國所處的國際環境并不算有利,更沒有在南海挑起嚴重沖突的動機,因此,這項“工具箱裡的工具”恐怕更大程度上隻能停留在口頭上。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許利平8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美國如果這麼做勢必給南海局勢添亂。這會向菲越等發出錯誤信号,令它們誤判形勢後會做出一些冒險行為,危害南海穩定。 中國海洋發展研究會研究員郁志榮說,如果美軍進入中國領海并做出明顯侵犯動作,中方會進行阻攔。如果隻是航行,會警告和跟蹤監視。
撩撥式的美高層論調 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哈裡斯在接受日本NHK電視台采訪時表示,美國海軍已做好一切為進入南海的準備工作,隻等奧巴馬下達行動指令。 據《日本廣播協會》(NHK電視台)在線新聞10月9日報道,哈裡斯8日接受NHK采訪時,指出中國不顧國際社會反對,執意在南海繼續進行填海造島等軍事活動,将會受到美國方面強烈抵制。為了抵制行動有效,美國海軍有可能進入南海。 哈裡斯強調,美國海軍已經做好進入中國人造島礁12海裡(約22公裡)内的一切準備,隻要美國總統奧巴馬下達行動指令,美國軍艦将随時駛向這些地區,而這樣的行為,是對中國進行造島行為以宣示領海最直接的反對。 白宮在8日也表示,如果美國派軍艦進入中國在南中國海新造島嶼12海裡之内,這一行動不應被視作挑釁行為。 據美國海軍時報(Navy Times)網站10月8日報道,美國海軍正在準備派遣水面艦艇駛入中國在南海有主權争議海域新造島礁12海裡以内的水域,目前隻待白宮授權。英國《金融時報》援引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美國高級官員的話說,預計這一行動将在兩周内展開。 白宮發言人歐内斯特(Josh Earnest)8日在例行記者會上沒有直接證實有關報道,但是他表示,美國軍艦進入有争議島礁12海裡内的這一行動不是挑釁行為。歐内斯特說:“這不應該引發中國的強烈反應。 首先,美國在其他一些情況下已經進行過至少五六次這樣的活動。因為美國總統緻力于南中國海航行自由的原則——美方當然在這一地區沒有領土主張——但是我們積極鼓勵在領土主張方面有分歧的各方通過外交途徑和平解決分歧,來保證航行自由和貿易自由不受阻礙。” 歐内斯特還說,中國的本能反應是,美國的一系列行動是在挑戰中國,但是美國的政策是歡迎一個崛起的中國,那些崛起并試圖在全球擴大影響的國家同時也肩負一些責任。歐内斯特說:“舉一個例子,你不應該隻因為自己更強大、更有影響力、軍事上更先進就欺負你的鄰國;你應該尋求通過外交解決争端,即使這些争端與領土主張有關。這是美方鼓勵中國和這一地區所有國家應該做的。” 歐内斯特重申美國在南海沒有主權主張,但美國鼓勵各國通過外交手段和平解決争議,确保南海航行自由與商業流通。 而這些難以自圓其說的撩撥式的論調對美國來說也算是慣用的伎倆。 對于擁有足夠打擊力量、投送能力的美國來說,展開打擊行動并不是問題,美國的忌憚在于如何能打擊之後不卷入戰争,進而讓美利堅的國力消耗在諸如伊拉克、阿富汗這樣的泥潭中。美國尋求加強控制力的領域出現了挑戰者後,五角大樓雖然不會馬上采取斷然行動,但也得彰顯一下存在感。為此,他們專門在諸如南海,叙利亞之類的地方撥撩一番之後,再看看對方捏緊的拳頭。 華盛頓當局在南海問題上的影響力已經大幅受損,叙利亞問題的懸而未決也破壞了他和歐洲的緊密聯系。環顧南海各國,無論是積極填海造陸的中國,還是指責北京“霸淩”的越南和菲律賓,各國在南海的建設都沒有停下來。環顧歐陸各方,在烏克蘭、叙利亞問題上一度跟随美國步伐的歐盟各國一旦壓力減輕,就會主動發聲,譬如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8日還稱“歐洲必須改善與俄羅斯的關系,不應由華府決定俄歐關系”。 美國在亞太問題上的資源終究有限,在中東地帶的可配置武力也隻能維持治安。這導緻了華盛頓在南海問題上并不能對包括中國在内的各方施加足夠的影響力,更不用說從普京手裡搶來叙利亞的民心。當美國威望不足、難以外交左右時,也隻好采用更為直觀的手段,即武力威懾。 很顯然,美國挑起中國南海的風潮,歸根結底還是與其“重返亞太”有關系。 中國強勢回應,假動作可能引來真拳頭 針對近日有關美軍艦可能在南沙群島建造的部分島礁周邊12海裡内水域航行的相關報道,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10月8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說,中國注意到相關報道,中美在南海問題上保持着非常通暢的溝通。此前中國外交部曾表态說,航行自由絕不等于外國軍艦、軍機可随意進入一國領海領空。 華春瑩特别強調“關于南海問題中美雙方在多個雙邊接觸的場合以及在最近習近平主席對美國進行成功國事訪問當中,雙方都進行了非常深入的溝通交流,那麼相信美方對于中方的有關原則立場是十分清楚的”。因此,中方希望“美方能夠客觀公正地認識當前的南海局勢,和中方一起真正為維護南海地區的和平穩定來發揮建設性的作用”。 部分中國分析家在接受媒體質詢時更專門強調“如果美軍進入中國領海并作出明顯侵犯動作,中方會進行阻攔。如果隻是航行,會警告和跟蹤監視”。很顯然,美國僅僅向南海撩出虛晃的一拳,中國就顯出了應戰的姿态。 據《紐約時報》報道,解放軍退役大校劉明福近日在與讀者分享他的新書《中國夢》時對中美競争、網絡戰和間諜戰以及戰争的前景等問題談了自己的觀點看法。他表示,中國取代美國的世界主導地位是必然的,“中美必有一戰”的言論也絕非危言聳聽。 劉明福認為,有三種潛在的威脅和可能的戰争。第一種可能,是與日本以及世界霸主(美國)支持的代理人的戰争。日本和美國一直在煽動中國的鄰國挑釁中國。所以,如果這些小國家想在南海占領更多中國領土的話,中國準備進行戰争。第二是中國必須對日本的侵略有所準備。日本已經走上了軍國主義的老路,并試圖破壞中國的複興。第三,中國必須準備好回應當前世界霸主精心策劃的挑釁。 他認為,中國在盡其所能避免這種戰争,但中國一定要做好戰争的準備。中美之間遲早會爆發戰争的言論是武斷,但聲稱永遠不會有戰争則是天真了。 航行自由不意味着“挑釁自由”,而進入别國領海挑釁就是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