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中國應在南海步步為營 美若死磕必付代價
    2015年10月22日 15:38

原标題:學者:中國應在南海步步為營 美若死磕必付代價 最近,美軍高官不斷放言其軍艦要“強闖”中國南沙所駐島礁12海裡範圍海域,擺出了一副要“尋釁滋事”的架勢,一時間把南海局勢又推向國際輿論風口浪尖。 縱觀近年來美國在南海的言行,不由得讓人暗生聯想。尤其是聯系到中東的亂局以及最近叙利亞難民潮的愈演愈烈,美國作為始作俑者顯然難辭其咎,其自命不凡的行事風格更是備受诟病。平心而論,美國對中東事務的介入和操控不可謂不深,但從當初誘推“阿拉伯之春”的自鳴得意,到目前針對“IS之亂”的進退失據,美國除了留下一個難以收拾的爛攤子,還有背負的“搞砸事拍屁股走人”的聲名。很顯然,無論美軍自诩的“外科手術式打擊”多麼精準,美政要開出的“民主藥方”多麼誘人,美國實難甩掉業已在中東做實的“隻管開刀、不管治病”的帽子。 現如今美國插手南海事務咄咄逼人,日益從幕後走向台前,其南海政策基調也在逐步實現從“不介入”到“有限介入”,再到“深度介入”的根本性轉變,這難免令人疑慮重重。而一個明眼人都能看到的基本事實是:過去幾年來,南海局勢從風平浪靜轉為波濤湧動,2009年美國戰略重心東移顯然成為一個重要的分水嶺。 美國從中東“抽身”轉而到亞太“下注”,一再攪動南海問題,意欲将南海局勢引向何處?不難想象,如若南海“巴爾幹化”,像中東一樣成為國際地緣政治的火藥桶,将對南海沿岸國家乃至國際社會意味着什麼?有鑒于南海利益糾葛的錯綜複雜、藤纏蔓繞,中國作為當事國必然要受其影響。但美國想借此在戰略上“消費”中國并大獲其利,恐怕并不能像在中東那麼容易“解套”。 對于美國在南海頻頻出招,大打“巧實力”牌,筆者認為我方要善于藏巧守拙、沉穩應對。現階段可采取“結硬寨、打呆仗”的應對策略。一方面,要充分認識到南海鬥争的複雜性和艱巨性,加強南海必要設施的建設,特别是在戰場和戰備建設上要“結硬寨”,力求“制人而不制于人”;另一方面,要深刻領悟南海鬥争的聯動性和長期性,敢于為守住南海核心利益的底線而保持戰略定力,在鬥争策略上應善于“打呆仗”,不奢望用所謂的“妙招巧戰”畢其功于一役,而是步步為營、久久為功,依靠綜合實力的穩步增長和有效發揮,最終實現長遠目标。從某種意義上而言,中國是南海和平穩定的中流砥柱,隻要中國不自亂陣腳,南海就不容易亂。 中國領導人在談到南海問題時曾多次指出,中國不願看到南海生亂,更不會主動制造混亂,深刻地闡明了中國當前在南海的利益訴求。但如果美國非要在南海與中國“死磕”,一味地“拉偏架”制造麻煩,那麼情況自然就另當别論,而美國注定要為其戰略戰術上的偏執和自命不凡付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