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家:讀懂有關南海的三個重大問題
    2016年03月09日 08:54

原标題:中國專家:讀懂有關南海的三個重大問題 在3月8日兩會記者會上,南海問題占據了不小的分量,足見其在當前的熱度。王毅外長的答問直擊炒得最熱的三個話題,堪稱經典。 第一,南海“軍事化”。這是過去兩年美國涉南海表态中出現頻率越來越高的一個詞。美國的邏輯是,中國在南海“填海造島”是用來進行軍事部署的,中國的軍艦軍機出現在這裡就是“軍事化”,是引起南海緊張的一個根源。王毅指出,中國在自己的島礁上建設防禦設施,是履行國際法賦予的自保權,“軍事化”這頂帽子扣不到中國頭上,有更合适的國家可以戴。事實上,美國戴這頂帽子最合适。不論是先進艦機遊弋飛越南海的數量、頻次,還是海空軍戰略性部署的調整,抑或是明目張膽地炫耀武力,在南海搞“軍事化”的标簽貼在美國身上倒是毫不冤枉的。 第二,南海“航行自由”。這是自2010年美國開始抓住南海問題不放以來,在其官方表态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詞。美方經常提到南海是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重要航道,每年大批貨船途經南海,維護“航行自由”至關重要。美國在此擁有重要利益,因此關切南海問題,進而指責中國的言行影響到南海“航行自由”。事實上,航行自由在南海從來不是問題,不要說商船,就連美國的軍艦軍機,按美方最近的說法,“在南中國海例行運作已有數十年之久”,“單單2015一年,美太平洋艦隊的船艦在南中國海航行的總天數相當于700天”。美國是以“航行自由”為借口,介入南海問題,以達到其“亞太再平衡”和維護海上與地區主導權的政策目标和戰略目的。為此,美國不惜挑戰中國在南海的主權與海洋權益。王毅指出,“航行自由不等于橫行自由”。橫行而又不想受阻礙,這是霸道邏輯。第三,南海“仲裁案”。近幾年,美國談南海問題時言必稱國際法,要求中國尊重“法治”,并在菲律賓提起南海“仲裁案”之後,又一再要求中國接受裁決,聲稱國際仲裁庭的裁決對菲律賓和中國有同等約束力,似乎中國在南海不按國際法行事。相反,美國成了遵守國際法的“典範”。實際上,美國故意繞開了一個重要事實:中國不接受南海仲裁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賦予的正當權利,完全是在依法行事。菲律賓一意孤行推進仲裁案,顯然有幕後指使和政治操作。這個幕後是誰,想必美方很清楚。對于這樣一場走了調、變了味的所謂仲裁,中國當然恕不奉陪。 南海問題本不是也不應該成為中美之間的問題,但近年來美國的所作所為卻正在把這一問題演變成中美之間的麻煩。美方這樣做,其背後最根本的邏輯是,中國如果掌控了南海,就掌控了西太平洋,進而将威脅到美國在亞太甚至整個世界的霸權。正如王毅所指出的,中美摩擦的根源是,美國總有一些人對中國抱有戰略疑慮,總是擔心中國有一天會取代美國。但中國不是美國,無意取代誰,美國不要動辄套用美式思維來判斷中國。否則,這将是美國曆史上又一次重大對華戰略誤判。美國的上述邏輯是有害的,在南海是行不通的。 由于美國的幹涉,南海問題變得愈加錯綜複雜,解決起來不會一蹴而就。中國有耐心、有誠意也有信心與有關當事方一道,處理好南海問題。同時,中國也會堅守自己的底線,那就是維護在南海的主權。王毅外長說得好,在南海的舞台上,潮來潮去,“曆史終将證明,誰隻是匆匆過客,誰才是真正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