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沙市成立 漁民稱出海捕魚更有安全感
    2012年07月03日 09:59

1日,距結束休漁期的還有一個月,停泊在三亞港碼頭的漁船仍一字排開,長長的繩索拴在港區内。船雖停着,但船員卻絲毫沒有怠慢:漁船上的敲打聲、電焊火光随處可見。漁民們正修補船隻,準備8月1日開漁後的三沙深海捕撈。對于前往三沙捕撈,漁民們信心更足——三沙市的成立,為他們提供了可靠的漁業生活保障,“今後我們出海捕魚更有安全感了。” 條件優越 前往南沙收獲頗豐 南海在中國最南端,有着豐富的漁業資源,吸引着漁船紛至沓來。作為離南海最近的地方——三亞港,漁船開赴南海捕撈,更具有地理位置上的優勢,它離南沙群島500多海裡,往返僅需一周多的時間。 “去年,我們合作社有2-3艘船曾到過南沙群島捕撈,拉回了滿滿的一艙魚,收獲頗豐。”提及前往南沙群島捕魚的經曆,三亞南海合作社負責人老石高興地說,南海海域是他們傳統的捕撈場所,每年都要到那裡捕撈,“這兩個月恰好禁漁,我們都在休整,開漁後将視情況再次前往。”老石,是他給記者采訪本上寫下的“名字”,他真名叫石水德,來自廣東順德。五十多歲的老石告訴記者,從15歲開始他就跟随父親出海捕漁,到現在已整整30個年頭了,足迹遍布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記者當天來到三亞海榆合作社時,漁民們正在社裡辦理“漁業船舶證書”等相關船籍資料的年檢等。 國務院于近日批準設立地級三沙市,管轄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的消息,對于老石及他們的社員來說,政府将為他們提供更為可靠的漁業生活保障,漁民出海捕魚将更加安全。老石說,在他小的時候,三亞就成立了專門從事到西沙、中沙、南沙捕魚的公社、大隊,現在的是“南海合作社”。海榆合作社則是2010年10月才成立的。“我們在這片海域進行捕撈,已經曆了幾代人。”老石說,三亞目前從事漁業生産生活的主要是海榆、南海這兩個專業合作社,每個合作社都有一百多艘漁船,每艘漁船出海都載有15至16名船員,“可見,南海海域已成了三亞漁民捕魚目的地。三沙市的成立恰在此時,讓漁民們信心更足,我們希望自己的船,能暢通無阻地開到南沙群島甚至更遠的水域作業。” 做足功課 中沙捕魚越來越安全 老石的船噸位170噸,編号為“瓊三亞72012”。提及捕撈戰果,老石說得最多的是中沙群島。據老石介紹,從三亞漁港出發300多海裡就可到達中沙群島,時間僅2到3天。“社裡的船一般都不會單獨出去,總是三五成群一起出發,為的是一旦現到緊急狀況時有個照應。”老石說,每次去之前,都要做很多的“功課”:準備夠16個人至少吃20多天的蔬菜,并帶上足夠一周或10天的冷氣,打上半個月的冰塊。一年的捕撈期中,并不是每個月都能去南沙、中沙或西沙進行捕魚作業,一般每年春節過後是最佳的捕魚期,“我們先派二三艘船前往,如果有魚群,船員通過無線電将信息反饋回來,再派大批船去作業。” “半個月下來,每艘船可捕獲一萬斤的魚。”老石說,在他出海捕魚的記憶中,曾發生過一次被外國漁船侵擾的事件,那是在中沙群島海域作業時,他們碰到了幾艘十幾噸位的某國漁船,但由于他們的船噸位在上百噸以上,所以那幾艘小船侵擾未果後離開了事發海域。 “現在出海,特别是到南海捕魚都有政府的執法船在巡邏,讓我們的作業更加安全了。”“瓊三亞72020”船長表示,三沙市的設立,将大大方便中國漁民在這些傳統魚場捕魚作業。 船遇風險 停靠西沙群島補給 西沙群島是距離海南最近的島嶼,從三亞漁港出發行駛200多海裡即可到達。據老石及船員們介紹,雖然平時漁船一般會在中沙群島海域進行捕撈。但由于中沙群島沒有露出水面的島礁停靠漁船,遇到大風大浪等惡劣天氣時,他們一般将船開回西沙群島上的永興島,進行停靠避風或補給。 說起出海的風險,老石覺得沒什麼可怕的,祖祖輩輩都過着海上捕撈的生活,他們早已習慣了海上的風險。他說,随着科技的日益發展,天氣預報的準備率已變得很高,一般情況下不會有風險。在他看來,海上作業最大的風險莫過于台風,但每當台風來臨前,政府部門都會及時提前預報,提前通知漁民回港避風。 目前,海南省三沙市已經設立,成為我國最南端的地級市。相關政府機構和配套設施完善後,漁民出海捕魚将有更多的保障。 漁民瓊香告訴記者,随着三沙市的成立,南海的開發與保護将迎來一個全新的開端,有漁政船、海監船的保護,他們今後到南沙捕魚更有安全感了,“三亞跟三沙,本來就是一家嘛。” 據悉,随着永興島上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将能夠更快、更準确地了解海域情況,及時對漁民作業進行科學指導,并給出海捕魚的漁船及時補給淡水、油料、食物等。對于大風大浪等惡劣天氣,還能更快地進行預警,通知漁民避風。此外,永興島上有超市、醫療設備,漁民生病了也能得到及時的救助。(蘇桂除)//www.haina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