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南海總體形勢穩定可控 存在加劇争議事件
    2012年07月09日 10:34

南海争端沒有陷入僵局

雖然外部勢力介入使南海争端的複雜性加大,但解決争端的希望還在。周邊國家應保持克制,避免可能導緻南海問題擴大化的行動

專家指出,南海争議一方面是南沙群島島礁主權争議,另一方面是海洋管轄權争議,中國一直在尋求積極對話磋商來解決這些争議。

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認為,目前南海的總體形勢保持穩定可控,但存在一些加劇争議的事件,如南海周邊國家軍備競賽和軍演加強等。

6月初,在新加坡舉行的香格裡拉會議上,美國國防部長帕内塔宣稱将在未來8年内把美國海軍六成軍力部署在亞太地區。

吳士存在參加香格裡拉對話時表示,亞太地區如果有安全問題就隻是朝核問題,不值得美國大動幹戈。随着美國的軍事力量逐步進入南海,中國會感到來自南部的戰略壓力,為了維護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作出相應反應很正常,任何國家都有權在受到威脅時維護本國利益。

“帕内塔在香格裡拉對話後訪問越南,給了争端國家暗示,就是在南海問題上可以和中國叫闆。然而,南海争議不應該擴大化、複雜化、國際化。”吳士存說。

他認為,雖然外部勢力介入使南海争端的複雜性加大,但解決争端的希望還在,并沒有陷入僵局。周邊國家應保持克制,避免可能導緻南海問題擴大化的行動,隻要保持和平穩定,發生沖突的可能性就不存在。

某些國家違背南海諾言

周邊一些國家在經濟上靠中國,安全上靠美國。有些國家加快武器采購、頻繁軍演。按這個勢頭繼續下去,南海摩擦有成為常态的可能

對于南海問題,中國在上世紀80年代就提出了“主權在我、擱置争議、共同開發”的争端解決模式,并向國際社會承諾通過談判的和平方式解決問題。

“中國堅持既定的方針和原則。雖然國内有呼聲認為應該考慮其他方式解決南海問題,但此前的政策沒有變化,以軍事手段解決南海問題不是選項之一。”吳士存說。

近年來,中國已成為東盟的第一大貿易夥伴,東盟則是中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外交方針始終沒有變化,然而周邊國家對中國的快速發展存在擔憂。

“目前有些國家表現出違背南海行為準則承諾的趨勢,比如加快武器采購、頻繁軍演。外部力量也試圖以各種借口介入,租用南海周邊國家軍事基地。按這個勢頭繼續下去,南海摩擦有成為常态的可能。”吳士存說。

吳士存表示,周邊一些國家在經濟上靠中國,安全上靠美國,向美國提出安全訴求,這是我們不希望看到的。希望這些國家在加強與中國雙邊關系的事情上要多做,不要引入外部勢力而損害本地區和平穩定。

共同開發是最受益方式

馬來西亞前總理巴達維呼籲,東盟國家和東盟夥伴國家遵守避免島嶼争端用軍事手段解決的原則

作為南海地區主權聲索國之一,馬來西亞前總理巴達維昨日在論壇上表示,在重疊的主張上并不僅僅涉及兩個國家,有時甚至有3到4個國家均涉及其中,而争吵沒有益處。

巴達維表示,美國對南海的影響可以上溯至很久之前,說美國重返并不準确。美國和東盟很多國家有着密切關系,比如新加坡、泰國等國一直是美國強有力的合作夥伴。

“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新加坡都是移交法院處理,我們對此并無擔憂,因為我們清楚在做什麼。有一條很重要的原則是東盟國家和東盟夥伴國家所要遵守的,即避免島嶼争端用軍事手段解決。我們不希望軍事介入,希望通過接觸來讨論。比如馬來西亞和文萊,就是通過談判方式,從外交和更高層面的對話和平解決。馬來西亞設立了共同開發局,強調以共識和合作方式來解決争端。我們主張共同開發,這是最受益的方式。”巴達維說。(楊春)

昨日,中國第一個高級别非官方國際安全論壇“世界和平論壇”在北京閉幕。論壇圍繞“各方共赢:和平、安全、合作”的主題進行探讨,南海争端成為與會者關注的焦點。專家指出,目前南海的總體形勢保持穩定可控,但存在一些加劇争議的事件。馬來西亞前總理巴達維呼籲,東盟國家和東盟夥伴國家要避免島嶼争端用軍事手段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