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專家學者:南海行為準則談判應有助和平穩定
    2012年07月10日 08:40

7月9日至13日,第四十五屆東盟外長會議、東盟與中日韓(10+3)外長會、東盟與中國(10+1)外長會、第二屆東亞峰會外長會和第十九屆東盟地區論壇外長會等系列會議在柬埔寨首都金邊舉行。

東盟10國及中國、美國、日本等17個對話國的外交部長和代表将赴會。由中國援建的金邊友誼大廈作為此次系列會議的新聞中心,迎來了22個國家的1000多名記者。即将陸續召開的系列會議如此吸引輿論關注,與南海目前的局勢有關。不少外媒在會前猜測,會議期間,有關各方将就“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南海行為準則”(以下簡稱“準則”)進行談判,并有望取得進展。

東盟工作組已結束對“準則”核心要素的讨論

今年是《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以下簡稱《宣言》)簽訂十周年。這是第一份有關南海問題的政治文件,旨在維護南海穩定、增進互信和推進合作。《宣言》第十條為:有關各方重申制定南海行為準則将進一步促進本地區和平與穩定,并同意在各方協商一緻的基礎上,朝最終達成該目标而努力。中方多次明确表示,願同東盟國家積極推進落實《宣言》進程,開展務實合作,同時着手探讨制訂“準則”。

此次會議前,有關“準則”的談判取得了一定進展。5月,東盟關于制定“準則”工作小組會議完成了制定“準則”草案的核心和關鍵要素内容;6月,日本媒體援引柬埔寨外交部國務秘書宋拉查薇的話稱,東盟高官在越南河内召開的一場會議上“完成了關鍵要素的制定”。但東盟官員一再強調,有關談判仍在初級階段,東盟與中方仍在就談判的程序等基本框架性問題進行磋商。

東盟國家高官8日在金邊舉行會議,為即将舉行的中國—東盟外長會做準備。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傅瑩出席。會議就如何共同制定“準則”一事進行了非正式讨論。

在7日舉行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面對記者關于“準則”最近進展的提問,宋拉查薇表示,東盟工作組此前已經結束了對“準則”核心要素的讨論。但她反複強調8日的磋商會隻是東盟與中國為後續的東盟外長會做準備的“非正式”對話,稱“與會方隻會對‘準則’進行意見交換,不會涉及任何具體細節”,但她說“東盟已經準備好與中國繼續就此進行談判,中國也準備好了與東盟進行讨論”。

據消息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中國目前和東盟正在就正式談判“準則”進行磋商,并在8日的中國—東盟高官會上交換了看法,預計11日東盟與中國(10+1)外長會上将确定中國—東盟高官年内正式就“準則”舉行談判,具體開始時間将由雙方協商确定。該消息人士也表示,“準則”的談判今後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中國—東盟“準則”高官會隻是溝通交流的平台,并不是解決南海問題的途徑,這也不是東盟和中國雙邊的談判,因為東盟各國對南海問題的關切不一樣,很難形成統一意見,談判實際上将是東盟成員國與中國進行意見交換。

東盟不會讓美國介入有關“準則”的談判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此前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東盟方面多次強調,作為地區組織,東盟在争議問題上不持立場,南海争議應由聲索國通過和平談判解決。東盟人士表示,對于東盟與中國進行談判,東盟非聲索國參與談判目的是營造一個有利于對話的氣氛,增加彼此的信心。

東盟秘書長素林•披素旺日前在泰國曼谷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明确表示,雖然“準則”是針對整個地區而言,而領土争端則必須通過雙邊解決。東盟秘書處公共事務主任李鍵雄9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大部分東盟國家都不願與中國對抗,因為東盟與中國的合作至關重要,“南海問題隻是東盟地區事務中的一個議題,東盟國家都不會因為一個議題而影響到整個東盟與中國的合作進程”。

目前,《宣言》框架下的務實合作已開展起來,彼此互信得到增強。今年4月,中方明确表示,願與東盟國家着手探讨制定“準則”。中方倡議成立“準則”問題名人專家小組,就有關問題進行探讨,目前正與東盟國家就此進行溝通協商。

柬埔寨和平與合作研究所執行理事常萬納瑞斯告訴本報記者,南海問題的複雜性阻礙了談判進程和共同開發。還有專家認為,談判進展緩慢的另一原因是某些國家意圖将南海問題多邊化、國際化,或試圖将美、日等非聲索國拉進來,或尋求東盟内部達成一個公報,再與中國談判,這隻會使南海問題更加複雜化。更有聲索國聲稱要借此來約束中國,以便達到強占中國領海的目的,這更是對“準則”的嚴重誤解。

中國與有關當事國的雙邊談判是妥善解決南海問題的現實途徑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陳剛認為,南海争端并不是中國與整個東盟的問題,而是對南海有主權要求的相關聲索國即中國和東盟部分國家之間的問題,因此南海争端最後的解決必然要依靠各聲索國之間所達成的共識。陳剛表示,對話和談判是推動問題解決的有效機制,多邊談判很難行之有效,雙邊談判才是現實途徑。

中國南海研究院海洋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鋒日前撰文稱,作為落實《宣言》的一部分,“準則”探讨的隻是沖突管控機制,而并非某些國家所臆想的争端解決機制。南海争端最終妥善解決,還有賴于中國與有關當事國的雙邊外交談判。

針對“準則”能發揮多大效用的質疑,陳剛認為,如果各方最終能夠談攏,“準則”即便不具備嚴格意義上強有力的法律效力,但仍将發揮一定的約束力,對穩定南海局勢起到積極作用,有利于地區内的和平與穩定。

常萬納瑞斯認為,共同開發雖然進展緩慢,但《宣言》是建立相關國家信任和信心的重要保障,因此東盟與中國應繼續做更多的工作以推動《宣言》的落實。他表示,“準則”的制定應該維護好各方的相關利益,“目前各方能做且應做的是加強對話,推動‘準則’的制定以恢複信任、建立信心”。

(本報金邊、曼谷7月9日電)

//www.haina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