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海峽兩岸南海問題學術研讨會11日在海口閉幕
    2012年07月11日 18:53

中新社海口7月11日電 (記者 關向東)由中國南海研究院和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系研究中心共同舉辦的第十屆海峽兩岸南海問題學術研讨會,11日在海口閉幕。會議期間,來自兩岸的專家學者圍繞“新形勢下的兩岸南海合作”主題,深入讨論了兩岸南海合作的前景、項目及南海資源開發與保護、南海法理研究等議題,達成多項共識。

當日的閉幕式上,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博士和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系中心第一研究所所長劉複國博士作為會議聯合主席,發表了本屆研讨會的共同意見,倡議抓住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有利時機,積極、務實、穩妥地推進兩岸南海合作,共同維護南海權益,造福兩岸同胞,造福中華民族。

與會學者普遍認為,近年來南海形勢出現新變化,兩岸南海合作面臨着新的機遇和挑戰,希望兩岸本着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思路,加強交流與合作,先從學術性、經濟性、功能性領域開始,再逐步延伸到其他領域。當前可抓緊在學術研究、人員互動、科學考察、海洋環境保護、油氣開發、海上溢油處理、海上搜救、漁業及急難救助、航道安全維護等方面進行務實合作。在這一過程中,兩岸民間組織、學術單位和行業協會,應可發揮更積極、主動的作用。

台灣“中研院”歐美所研究員宋燕輝表示,面臨瞬息萬變的南海情勢,海峽兩岸能否攜手合作,以共同維護南海島嶼主權與海洋權益,逐漸形成兩岸關系中的一個重要政策議題。“究竟兩岸應該在哪一個領域進行合作、在哪一個層級進行合作,以及以符合兩岸關系發展現狀的哪一種方式進行合作,值得海峽兩岸南海學術論壇深入研究。”他還特别建議強化兩岸青年學子南海島嶼主權與海洋權益意識。

南京大學教授沈固朝認為,“兩岸在維護中國在南海主權問題上有共識,且民間呼籲聯合維權之聲日益高漲,兩岸學術界完全可以攜手,完善主權證據鍊的鋪就。”他建議對于兩岸館藏南海檔案資料,進行聯合開發合作研究。

台灣師範大學教授王冠雄認為,“兩岸對于南海資源的共同開發與保護具有共享利益的優點。”在漁業資源的養護與管理上,他希望“兩岸之間能建立南海漁業合作的基本架構,進而推動與實施相關的管理措施。”

中國南海研究院副研究員任懷鋒博士主張,在海洋經濟方面,兩岸應發揮各自的優勢,加強在海洋漁業、海洋科技、海洋旅遊等方面的合作。

中國南海研究院海洋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鋒博士分析說,南海海洋石油開發走向深海是必然趨勢,海峽兩岸加強南海油氣合作開發不僅有利益交彙點,也有合作基礎。

“海峽兩岸南海問題民間學術論壇”創立于2002年,中國南海研究院與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系研究中心分别作為兩岸牽頭單位,迄今已在瓊台兩地輪流主辦了十屆學術研讨會。十年來,兩岸南海研究學界加強交流,合作共識不斷積累,合作領域不斷擴大。此次研讨會的成功舉辦,為兩岸南海問題專家學者再次提供了良好的交流機會,深化了兩岸學界的南海研究合作。兩岸學者對海峽兩岸南海問題民間學術論壇給予高度評價,期望論壇繼續發揮交流平台作用,不斷為兩岸南海合作的發展作出貢獻。

//www.haina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