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潔篪強調中方南海問題立場 擱置争議共同開發
    2012年07月13日 09:00

中新網7月12日電 據外交部網站消息,針對一些國家在東盟地區論壇外長會上提及南海問題,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12日闡述了中方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他指出,中國對南沙群島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權有着充分的曆史和法理依據。同時,考慮到南海問題的複雜性,中方一直主張“擱置争議,共同開發”。

楊潔篪指出,在20年前,中國就同東盟國家就南海問題進行過坦誠讨論,形成廣泛共識,10年前也是在金邊簽署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宣言》中一條重要的原則是,由直接有關的主權國家通過友好磋商和談判,以和平方式解決他們的領土和管轄權争議。各方并同意在協商一緻的基礎上,朝着最終制定“南海行為準則”而努力。

楊潔篪稱,中方對在《宣言》得到各方切實遵守的基礎上啟動關于“南海行為準則”的讨論持開放态度。關鍵是各方要切實按照《宣言》精神保持自我克制,不采取使争議擴大化、複雜化和影響和平與穩定的行動。希望各方多做增進互信、促進合作的事,為“準則”的制定創造必要條件。

楊潔篪說,中國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締約國,重視維護《公約》的原則宗旨。《公約》開宗明義宣布,要在“妥為顧及所有國家主權的情形下,為海洋建立一種法律秩序”,這表明《公約》并沒有賦予自身變更國家領土主權的職能,也不可能成為裁判國家間領土主權争議的依據。當事國應當在解決南沙領土主權争議的基礎上,依據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内的國際法,解決南海海域劃界問題。

楊潔篪說,南海是重要的運輸通道。作為世界貿易大國,中國60%的對外貿易運輸要經過南海,為此中方高度重視南海航行自由與安全。去年11月,中國和印尼在華共同主辦“維護南海航行自由與安全研讨會”,中國積極參與“馬六甲海峽合作機制”和《亞洲地區反海盜和武裝劫船合作協定》,同東盟國家建立了海事磋商機制。中國将繼續同南海周邊國家密切合作,确保南海航道的通暢。本地區國家要進一步利用南海航行自由所提供的便利加強互聯互通,為本地區國家與域外國家的貿易往來和互利合作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