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海研5号探測船将赴南海太平島周邊海域找油
    2012年07月29日 00:20

據台灣《中國郵報》25日報道,台灣在南海地區動作頻頻,除了加強在太平島和東沙島的軍備外,台灣最新設計建成的海洋探測船即将正式啟用,首要目标是前往太平島周邊海域,實施“海域震測及鑽探”,展開台灣在南海油氣開發的前置作業。

台灣《中國時報》的報道說,這艘名為“海研5号”的海洋探測船,隸屬于台灣的“國家實驗研究院”,完全由台灣自主設計建造,總造價14.6億元(新台币,下同)。“海研5号”船長72.6米,總重2700噸,是台灣第一艘2000噸級以上的海洋探測船,也是台灣航程最遠、噸位最大的海洋研究船。台灣現有的3艘海洋探測船超過7級風浪就無法出海,“海研5号”不但可頂着8級風浪執行任務,續航力更是“海研3号”的兩倍以上。

台“國家實驗研究院”前院長陳文華透露,“海研5号”加滿油可以連續航行30天,除因未配置破冰設備,無法在南、北極航行外,可協助台灣科學家在全球各大海洋展開勘探研究。台灣“國科會”前主委李羅權說,“海研5号”配備具有機械手臂功能的遙控無人載具,可以深入海底3000米,進行油氣、深層海水、離岸風電和可燃冰勘探,協助科學家研究開發新能源。“海研5号”目前正在進行觀測儀器安裝和各種科學試驗,預計年底前投入使用,台灣《聯合晚報》的報道說,國民黨籍“立委”林郁方稱,“立法院”将要求“礦務局”,讓“海研5号”前往太平島周邊海域實施“海域震測及鑽探”,展開台灣地區在南海油氣開發的前置作業。

據報道,台灣缺乏油氣資源,99.8%的石油和97%的天然氣都依賴進口。就拿石油來說,台灣1天的消耗量是87萬桶左右,台灣自産的油1天才1000桶,台灣的原油主要購自中東,約占70%,其次是西非,約占15%,剩下的15%原油進口來自于南美洲、東南亞等地區。台灣的液化天然氣主要來自于卡塔爾等地。

台灣的“中油”公司占了台灣石油市場71%的份額,1年進口的原油就達3.6億桶,28%的市場為台塑石油占有。台灣“中油”以前的全名叫做“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1946年在上海創建,隸屬于當時的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1949年,“中國石油公司”跟着國民黨退到台灣,成為“經濟部”下轄的“國企”。目前,台灣“中油”所屬船隊有6艘油輪專運原油,但這隻占全部所需運量的25%,另外的75%都要通過倫敦的油輪市場租賃。近年來,台灣的原油輸送經常被敲竹杠,有些船東可以把300萬美元一趟的船費,炒到1100萬美元。有些船東會故意延遲或者是不肯租船給台灣,結果造成台灣“中油”違約而賠付巨額違約金和罰款。近年來,油氣市場波詭雲谲,台灣“中油”也經營維艱,台灣“經濟部”的最新數據顯示,台灣“中油”公司自從2006年開始虧損,去年累積虧損已達到362億元,加計今年上半年的虧損470億元,累積虧損達832億元,已超過公司資本額1301億元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