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群島新發現12處水下文化遺存
    2012年07月30日 09:30

記者從海南省文體廳獲悉,在剛剛結束的2012年西沙群島水下文化遺産保護狀況巡查和執法督察工作中,考古人員新發現水下文化遺存12處。 此次巡查工作,由多個省市水下考古專業人員共同組成西沙群島水下文化遺産執法督察隊,航程400公裡,潛水220小時,潛水260人次。在珊瑚島東側投放了目前最先進的水下機器人在40米水深進行了海底探摸,在國内尚屬首次。共調查水下文化遺存24處,線索3處,其中複查12處,新發現12處。新發現的12處遺址全部集中在永樂環礁的銀嶼、石嶼、金銀島海域。 據海南省文物局水下文物工作負責人黎吉龍介紹,這次考古工作采集的标本有瓷器、陶器、碇石、銅錢、琉璃器、凝結物、船闆構件等,時代涵蓋五代、宋、元、明、清各時期。 水下考古人員在調研中還發現,南海水下文化遺産的盜掘破壞活動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遏制。新發現的遺址區域的海床翻動嚴重、盜坑比比皆是,海床上遍布被遺棄的瓷器碎片,慘不忍睹。其中銀嶼7号沉船遺址、金銀島2号沉船遺址從盜掘痕迹來看,大規模盜掘時間應在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許多盜坑應該是在工作人員到達現場前不久形成的。(王曉櫻、魏月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