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州8月6日電(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實驗3”号綜合科學考察船6日下午從廣州新洲碼頭解纜起航,赴南沙海區執行國家科技基礎性專項“南海海洋斷面科學考察”任務。 本次科考任務首席科學家、中科院南海海洋所陳榮裕高級工程師介紹說,此次2012年南海海洋斷面科學考察夏季航次,是該所2009年開始執行“南海海洋斷面科學考察”專項項目航次序列的第四個航次,旨在強化南海海洋環境與資源的基礎調查與研究,了解南海深層海洋的動力環境特征,研究其變化特征和海氣相互作用,掌握南海資源環境狀況的精确資料積累及科學規律認知等。 2012年南海海洋斷面科學考察夏季航次調查區域包括南沙海區,航線将經過南海整個海域的典型區域,包括南沙群島的島礁區、中部海域的深水區、南海西部的西邊界流區、黑潮影響區等,共設站位75個,其中(海洋)溫(度)鹽(度)深(度)剖面儀(CTD)和湍流觀測大面站75個、海流觀測潛标系統4套、沉積物捕獲器2套,選擇其中27個以上為地質采表樣站、4個采柱樣站、11個地質拖網站、29個生物拖網站、57個海洋生态和海洋化學采水站。 這次南沙海區科學考察主要内容包括海洋水文觀測、海流及氣象觀測、上層海洋光學參數測量、海洋生物與生态化學參數觀測、海洋沉積物取樣等。南沙海區海上調查為期約35天,計劃9月上旬結束,總航程約5000海裡。 2012年南海海洋斷面科學考察夏季航次由中科院南海海洋所組織,中科院聲學所、廈門大學、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等科研單位參加,科學考察隊由水文氣象考察組、地質考察組、生物考察組、化學考察組等組成,隊員近50人。中新社記者将随船全程跟蹤報道此次科考任務。//www.haina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