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報道 (實習記者 趙朔葦)近年來,随着國際能源危機的加劇,南海周邊國家不顧中方警告,在南海問題上小動作頻頻;一直充當這些國家保護傘的美國也刻意攪局,試圖“震懾”中國;而一些外媒更是在一旁煽風點火。美國《紐約郵報》8月8日發表文章稱,如果中國對美國近期在南海的動作感到“緊張”的話,那麼正合美國之意,文章還鼓動稱,美國需要在該地區繼續施壓,使中國感到更加“緊張”。
文章稱,中國在西沙群島設立三沙市的舉動,“惹惱”了其它在該地區宣稱具有“主權”的國家,其中包括美國的盟友。
在提到中國的“緊張”時,文章描述稱,美國國務院發言人3日就此事指責了中國,稱中國“并未用外交手段解決分歧,此舉會加劇該地區的緊張形勢。” 次日,中國外交部就召見美國駐華使館臨時代辦王曉岷,就華盛頓對中國南海問題上發表的言論提出了抗議。中國媒體也要求美國在南海問題上“閉嘴”,并且指責美國在該地區煽風點火。
文章還稱,中國南海地區擁有大量的油氣和魚類源,該地區部分島嶼的主權争議已經持續了好多年,但是随着中國對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大,地區摩擦也許會升級成武裝沖突。
文章還指責了奧巴馬政府過去對該地區的政策過于“中立”,甚至在中國向該地區派出軍艦進行震懾的時候也“保持超然”。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韓國、日本和越南都屬于中國的鄰國,均長期以美國為保護傘,所以美國超然的态度也會使它們質疑:是否它們和中國開戰時,美國将會置身事外?
不過,文章表示,奧巴馬政府已經宣布将施行“再平衡”政策,把美國的戰略重心從中東和歐洲調整到亞太,因為該地區沒有類似北約一樣的組織來維護“和平”。
文章指出,雖然美國一再強調在南海争議中将不會偏袒任何一方,但本周末中國對美大使的外交抗議,與近日中國媒體對美國的“再平衡”政策的抨擊表明,中國并不相信美國的說法,并認為美國在亞太強化軍事力量是用來遏制一個崛起中的中國。而且,美國表明不偏袒任何一方的做法,也将引發其在該地區長期的盟友們對雙方簽署的“共同防禦條約”的懷疑。
文章最後稱,現在由于中美之間緊密的經濟聯系,雙方不可能發生軍事對抗。但是,這并不意味着,美國在該地區需要使用“中立”政策來“嬌慣”中國。對于中國想把争議領土事實化的舉動,美國必須讓中國知道“激進的行為”需付出“激進的代價”,并且需讓美國的盟友們知悉,在它們被中國攻擊時,美國會挺身而出。奧巴馬選擇在亞太“伸展”實力符合美國的利益,如果必要,美國必須“展示”力量。
關于南海主權問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多次聲明,中國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争辯的主權,這方面的曆史事實是清楚的。而且,1959年中國就設立了隸屬廣東省的西、南、中沙群島辦事處,對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進行行政管轄。
而針對設立三沙市一事,中方的态度也很明确,這是中國對現有有關地方行政管轄機構的必要調整,是中國主權範圍内的事情。當前,全球經濟低迷,一些地區國家動蕩,亞太是相對穩定和最具活力的地區,也是世界經濟複蘇的重要支撐。美方應該順應時代潮流,尊重本地區國家謀和平、求穩定、促發展的普遍願望和有關共識,尊重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多做有利于亞太穩定繁榮的事,而不是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