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挑動南海分歧應和者少 東盟整體看重對華關系
    2013年10月11日 16:24

東盟、東亞領導人系列會議昨日在文萊閉幕。出席會議的中國總理李克強用“多栽花,不栽刺”強調與東盟發展友好關系的願望,并呼籲南海和平。與中國“伸出橄榄枝向東盟發動魅力攻勢”不同,美國國務卿克裡抛出的“玫瑰花”明顯帶刺,他鼓動東盟國家共同根據國際法與中國處理糾紛,随行的美國高官更是直接對“中國不願讨論困難問題”提出非議。在美國帶動下,日本、菲律賓兩個“小夥伴”迅速跟進。

“美國及其盟友推動中國在海洋糾紛問題上尋求進展”,法新社10日以此為題總結美日菲關于南海問題的聯袂表演。美國國務卿克裡說,南海需要行為準則,“行為準則是長期必需的,而各國現在就能采取步驟降低誤解誤判的風險”。他還表示,各聲索方都有責任澄清自身聲索範圍,且聲索應符合國際法規定。報道稱,克裡沒有專門點任何國家的名,但中國對幾乎南海全部地區提出主權聲索正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同樣深陷與中國島嶼争端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說:“海洋應該實現法治,而不是武力說了算。”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也呼籲,應盡快建立起南海行為準則。

此前一天,克裡已将觀點向東盟領導人做過一次推銷。《紐約時報》10日稱,克裡周三鼓勵東南亞領導人根據國際法原則解決同中國的海上糾紛,而不要像中國所希望的那樣一對一跟中國打交道。克裡對東南亞領導人說:“各方遵循統一标準的最終版南海行為準則将讓整個亞太地區乃至更廣闊的國際社會受益。”一名陪同克裡訪問的美國國務院高官面對記者直接批評中國說:“中國一直表示東盟會議上不必讨論超出舒适區域以外的‘困難問題’。美方不這麼認為。我想許多東亞峰會與會國也不這樣認為。”阿基諾三世響應克裡所說,積極向東盟領導人闡述南海糾紛應通過法治解決。他稱:“如果國際環境中不存在法治,我們這個地區就無法發展。一個國家面臨的挑戰也是所有國家共同的挑戰。”

事實上,中國并沒有回避南海問題,隻不過立場與美菲等國存在分歧。法新社稱,中國9日向東盟國家伸出橄榄枝,李克強總理會見東盟領導人時呼籲南海和平,擴大中國與東盟10國的貿易。他說:“甯靜的南海是各國之福,南海起波瀾,對誰都不利。我們要共同努力,讓南海永久成為和平之海,友誼之海,合作之海。”《華爾街日報》稱,在強調南海問題不應影響中國與東盟更廣泛關系的同時,中方也提醒其他國家,在中方看來,南海糾紛隻是聲索方之間的事情,與其他人無關。

與阿基諾相比,安倍的遭遇更尴尬。共同社報道稱,安倍10日出席東盟十國與日中韓三國(10+3)首腦會議,與中國總理李克強、韓國總統樸槿惠同台亮相。在會前拍攝紀念照時,安倍與樸槿惠站位相鄰,進行了在身前交叉手腕的“東盟式”握手。參加會議的日中兩國領導人分坐樸槿惠兩邊,但雙方視而不見。而在場的《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拍照前樸槿惠一直與身邊的文萊蘇丹哈桑納爾聊天,完全不理睬另一側的安倍,直到以“東盟方式”手拉手合影時才與安倍有了“被迫”的接觸。

雖然挑動南海話題,但美國自己才是峰會上的最大擔憂。法新社10日題為“美國拖欠債務幽靈隐現東亞峰會”的報道稱,在東亞峰會上,對“不可想象”的美國拖欠債務的擔心不斷增加。亞洲國家購買大量美國國債,因此華盛頓僵局引發的美國拖欠債務風險成為文萊峰會的一大關切。英國《金融時報》10日稱,李克強在會見克裡時對美國債務問題表示關切,中國是美國國債最大持有國,這是目前為止中國對美國債務問題的最高層次表态。路透社10日稱,多名外交官對美國危機久拖不決表示擔憂。一名印度高官說,“世界憂心忡忡,每個人都将面對其影響,這令人焦慮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