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美國繼續在南海興風作浪
    2020年06月01日 08:24

疫情之下,美國繼續在南海興風作浪

張良福

(《世界知識》2020年第11期第58-59頁)

面對日益深重的新冠肺炎疫情,美國和世界的首要議程都是防疫抗疫,但美國軍方并不願就此消停一下,反而派艦機在南海加緊興風作浪,讓不和諧的一幕繼續上演。

美軍艦機在南海頻繁“秀肌肉”

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中國政府和人民正在全面動員抗疫。就在這一天,美國海軍瀕海戰鬥艦“蒙哥馬利”号擅自進入中國南沙群島永暑礁、赤瓜礁附近海域,進行所謂“自由航行行動”。中國南部戰區新聞發言人李華敏指出,美艦在中國傳統新春佳節期間蓄意挑釁,居心叵測,是赤裸裸的航行霸權行徑。

與此同時,“西奧多·羅斯福”号核動力航母打擊群從美國加州聖疊戈母港起航,2月7日抵達關島,3月5日淩晨駛入越南岘港,開啟為期3天的正式訪問,一同抵越的還有導彈巡洋艦“邦克山”号。這是越南戰争結束以來第二艘訪問越南的美國航母,旨在證明美國将越南作為“亞太地區優先戰略合作夥”。

3月9日“羅斯福”号航母結束訪越,3月10日美軍“麥克坎貝爾”号導彈驅逐艦就擅闖中國西沙領海,進行所謂“自由航行行動”。“美國”号兩栖攻擊艦、“綠灣”号兩栖船塢登陸艦則在參加完美泰“金色眼鏡蛇”演習後趕來與“羅斯福”号會合。3月15日美軍太平洋艦隊發消息稱,“羅斯福”号戰鬥群在南海海域航行,并與“美國”号兩栖攻擊艦開展了聯合訓練。

為了對中國保持多方位的威懾力,3月18日,美國空軍兩架B-52H戰略轟炸機從關島安德森基地起飛前往南海,兩架KC-135R空中加油機為其提供加油支援。美軍還派出數架電子偵察機頻繁前往南海上空執行任務。

“羅斯福”号航母戰鬥群在南海遊蕩之時,新冠病毒也悄然登上。到4月初,“羅斯福”“裡根”“尼米茲”“卡爾?文森”号這四艘美軍計劃今年上半年部署在太平洋的航母全部染疫。“美國”号随即活躍起來。“美國”号是美軍現役最先進的兩栖攻擊艦,搭載有F-35B戰鬥機和MV-22“魚鷹”運輸機,4月10日出現在東海海域,與日本海上自衛隊“曙”号導彈驅逐艦舉行演練,然後一路南下,與“巴裡”号導彈驅逐艦、“邦克山”号導彈巡洋艦、“蒙哥馬利”号瀕海戰鬥艦一同現身南海,組成兩栖戰鬥打擊群,進行艦載機起降訓練、聯合航行與演練。這樣的組合是美軍近年來一直在嘗試和訓練的所謂“閃電航母”作戰新概念,旨在将兩栖艦船與海軍陸戰隊的F-35B組合在一起,部署到熱點地區,替代發揮大型航母的作用。期間,澳大利亞“帕拉馬塔”号護衛艦也參加進來,與“美國”号打擊群進行了海上補給、航空業務、海上機動和通訊等演練。

4月27日,“美國”号離開南海赴菲律賓海,但美軍的挑釁并沒有結束。4月28日“巴裡”号非法闖入中國西沙群島領海,次日“邦克山”号非法闖入中國南沙南薰礁12海裡内海域,開展所謂“自由航行行動”。

美國空軍在南海上空的偵察及所謂“自由巡航”也更為頻密。4月1日至30日,美軍總計出動39架次偵察機前往南海開展偵察行動。4月29日至30日兩架B-1B戰略轟炸機從美國本土的埃爾沃思空軍基地起飛至南海,往返32個小時。這是美國空軍4月17日宣布将部署在關島的五架B-52H戰略轟炸機撤回本土後首次赴南海執行戰略威懾任務。美國空軍表示,此次飛行“進一步驗證了美國空軍的新動态武力運用作戰模式”。

惡意指責中國在南海的正當行動

美國在“羅斯福”号染疫趴窩後,擔心中國“利用美國航母空窗期輕舉妄動”,立刻制造輿論,聲稱中國有可能借機“增加在台灣附近和南中國海的軍事活動”,企圖以推測和造謠來“先發制人”“用言語懾止中國”。這也是美國多年來對付中國的慣用伎倆。

對中國在南海的正常、正當活動,美國更是借機炒作,指責中國“利用南海周邊其他國家忙于應對疫情,采取挑釁行動,增加在南海的活動”。4月2日中國海警對在西沙群島内水侵漁的越南漁船進行執法行動,美國國務院、國防部相繼發表聲明,公開支持越南所謂“中國海警船非法撞沉越南漁船”的指責,敦促中國“集中精力開展疫情防控”。針對中國海洋地質8号科考船在南海南部海域進行科考、中國海警船監控馬來西亞國有石油公司在中國斷續線内海域進行油氣鑽井活動事,美國發表聲明誣稱中方趁疫情“反複采取挑釁行動”,“脅迫鄰國”,“威脅地區能源安全,破壞了自由開放的印太能源市場”,要求中國“停止欺淩行為”,還故意将“美國”号打擊群的軍事演練以及美澳聯合演練安排在附近海域進行。

美國也企圖鼓動越南等東盟國家對華采取集體抗議、海上行動和國際司法措施等措施,離間中國與東盟國家的關系。4月23日美國與東盟各國外長舉行視頻會,國務卿蓬佩奧無視會議聚焦共同應對疫情的初衷,大談所謂“對我們共同的安全構成的長期威脅尚未消失,實際上反而更為突出”,聲稱“中共正利用全世界集中應對疫情的機會,繼續采取挑釁行動”,“通過軍事壓力脅迫南中國海地區的鄰國”,聲稱“美國強烈反對中國的恐吓行為”,希望其他國家對中方“追責”。4月28日,美國駐越大使在接受越南媒體采訪時也對中國在南海的正當活動進行無理指責。

疫情後的南海博弈更複雜

此次疫情對美軍的全球行動和部署造成明顯影響,尤其是太平洋地區出現美一時無航母可用的窘境,暴露出美國軍事力量也存在“軟肋”,引發美國新的戰略焦慮,也對美國在其盟友、夥伴乃至對手心目中的形象産生深遠影響。但美國仍保持着戰略定力,其借疫情之機加大艦機在南海行動的頻率與力度,日益常态化,“闖礁”行動更是随意、頻密,更具挑釁性,歸根結底就是要進一步強化在南海的軍事存在,顯示加緊實施印太戰略,繼續“全政府、全方位”對付中國的堅定姿态,維護美國對華競争戰略的基本盤。在此情況下,中美南海艦機沖突的風險進一步上升。并且,美試圖把亞太航母因疫情“趴窩”由壞事變“好事”,借機實施和演練新的作戰模式,如兩栖攻擊艦和導彈巡洋艦組合的“閃電航母”、遠程轟炸機的“動态武力運用”等,對未來南海軍事形勢可能産生複雜影響。

美軍艦機在中國與鄰國摩擦海域出現并進行軍事演練的動向還表明,随着南海問題相關各方從争占島礁轉向圍繞資源開發和海域管轄權進行争奪,美國一方面對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怒其不争”,一方面開始走向“替天行道”的前台——美國印太司令部發言人施威格曼公開表示,美國要通過“在南海的持續軍事存在”,“支持美國的盟友和合作夥伴決定自身經濟利益的行動。”

三沙設市和南海島礁擴建在近年我國南海維權行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疫情後的南海維權應該與時俱進,從單純的維權向“用權”和海域開發利用轉型。面對美軍艦機在南海日趨頻密、多樣化和挑釁性的行動,我們在不斷揭露其非法性、挑釁性以及對中國南海島礁主權安全的威脅性的同時,更需要探索應對的新理念、新形式、新方法。

(作者為海南省南海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