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國應建三沙海洋警備隊捍衛南海主權
    2012年07月13日 19:09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中國設立三沙市之後,不要停留在行政劃分上,而應該實實在在的幹出一番事業來。筆者認為,建設三沙市應給足政策,強力建設。針對三沙市可能會受到外來幹擾,基礎設施十分薄弱等問題,政府可考慮借鑒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和汶川災後重建各省對口支援等模式,全力支持海洋資源開發工程,并實行靈活的移民政策和戶籍管理以充實海島人口。

三沙市是中國面積最大、人口最少的海上城市。它的發展要像當年建設深圳特區那樣做好規劃,打造一個島礁建設的“三沙模式”。為能夠及時應對和阻止菲越等國對三沙市的騷擾,三沙市應該有自己的武裝警察部隊———海洋警備隊。加快整合現有海上管理力量步伐,組建海洋警備隊在三沙市執法。海洋警備隊能大大提高海洋管理力度,即可用亞戰争的手段維護南中國海的主權和安全。像陸地城市市民“有問題找警察打110”那樣,在三沙市,居民有問題可找海洋警備隊打“海上110”。我們的漁民可以在海洋警衛隊的保護下,有尊嚴地到中沙、西沙和南沙群島及其海域去捕魚。

目前最緊迫的是要着力解決基礎設施薄弱的問題。要像四川地震災後重建那樣,舉全國之力,建設好三沙市島礁的基礎設施和民用設施。三沙市基礎設施的建設要不惜成本。由國家财政出資開發海島的電力和淡水資源,重點在海島的風力發電、海浪發電、潮汐發電,海水淡化等工程的開發,改善海島軍民居住的條件。中央可以向經濟發達的省市安排任務,如一省負責建設一個島礁等。積極鼓勵和引導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三沙市的島礁建設工作,市政府要統籌規劃,島上的小學、醫院、郵電局、銀行、商店、氣象台、海洋站、水産站、倉庫、發電站等生産和生活設施,要滿足戰時與民用二種功能。

早有學者建議,建國初期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做法可以借鑒,派部隊屯墾戍邊,實現守邊疆和發展工農業生産兩種功能。今天南海大開發同樣需要一支部隊脫下軍裝投入到海島開發的第一線,參與到填海造陸、海上囤田等開拓海洋空間的工作中來,為祖國的海疆建設再立新功!

實施南海大開發的路徑應是漁業先行、旅遊伴随、油氣緊跟。政府可以把分散的個體漁船和漁民組織起來,把漁民打漁行為賦予維護國家主權的色彩。島礁旅遊資源的開發可同步進行。在油氣開發上要形成政府主導,軍民聯手共同改變目前在南沙“滴油未采、寸氣未得”的被動局面。

最後,要實行靈活的移民政策和戶籍管理。申請遷入三沙市戶口的條件應當放寬,隻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即可。戶籍的成分可以多樣化:常在該海域打漁的漁民、在三沙市施工建設的職工、海防軍人,也可面向全國的高校大學生及社會有志的青年志願者。對那些願意建設三沙、将戶口遷至三沙的國民,市政府均要提供優惠政策和待遇。隻要政策到位,可以穩步推進海島移民的戰略。▲(作者:張建剛 廣東海洋大學海洋政治與戰略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