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侵權案件審理機制的新發展——基于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十起案例
中國環境侵權案件審理機制的新發展——基于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十起案例,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秦天寶段帷帷,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國家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
摘要:2015年12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十起環境侵權典型案件,通過對這些案件的實證分析可知,包括環境公益訴訟、司法能動主義、公衆參與等要素開始為我國環境司法注入新的活力。同時,我國環境侵權案件審理機制受傳統民事侵權法的影響,仍是在法定的人身權和财産權範圍内對受損環境權益展開救濟,影響了環境司法的價值實現。在專門的環境侵權案件審理機制尚未形成的前提下,我國應從協調保障環境公益與環境私益、發揮典型案例的指導作用、強化行政機關環境監管的職責、落實環境侵權訴訟程序中的公衆參與原則等四個方面發揮我國環境侵權案件審理機制對受損環境權益救濟的積極價值。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5ZDC031);
關鍵詞:環境侵權; 環境損害; 環境訴訟;